扶贫赈灾
教育信息化助力滇西精准扶贫
2017-04-26 14:33:4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泊 伟)“什么样的教育扶贫能够拔出滇西边境的穷根? ”日前,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举行的 2017“一带一路”教育精准扶贫现场会上,来自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从业者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芒市是一个集边疆、边境、山区、少数民族、 直过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芒市的贫困,主要是‘素质型’贫困,解决的根本思路就是发展教育。 ”芒市市委副书记丁茂宏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芒市深入实施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工程,2017 年投入 7000 万元,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教育信息化等手段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为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注入正能量。

 

  作为展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记者来到芒市第四小学进行远程同步现场课堂观摩。 这是一堂主题为“分享自然”的生物课,由多地跨区域联合展示,三地学生同上一堂课。 这堂课由广东省佛山市顺峰初级中学教师主讲,只见老师和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学生们一边听老师指挥,一边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投影仪上不断切换老师和学生平板上的内容,还不时有三校学生的互动讨论。 “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不受场地限制,在课堂中我们通过它接收老师的学习材料和课堂习题等;回到家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便通过它向老师请教,老师会及时解答。 我们的平板电脑做了特殊限制,一般情况下只能用于学习及访问移动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资源。 ”初二学生左嘉琪说。

 

  芒市第四小学黄国仲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 课件、 习题等学习素材由老师时时传输到学生平板电脑或学生所在教室的电子屏上, 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实现学习材料、 音视频的时时交互, 无论从技术还是教学层面, 都真正做到了教同步、 学同步、互动同步。”

 

  芒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景松告诉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芒市协调上海新课标培训中心、恒坐标集团等社会力量,建立了 4 个信息化课堂教学实验基地,通过捐赠建成了滇西首个“无线+iPAD”课堂,并促成爱学堂在线教育和其他信息化企业捐赠价值 500 余万元的数据资源库和教学设备。 这些举措推动芒市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教育扶贫仍需多措并举

 

  围绕教育扶贫,芒市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但是,由于众多客观原因,芒市在教育扶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教育部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提出:首先,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实现“三通两平台”。其次,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促进贫困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然后,要积极推动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办好贫困地区远程教育。

 

  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世庄表示, 芒市要进一步做好教育精准扶贫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 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 市场驱动、 教育需求、 多方参与” 的教育信息化扶贫长效保障机制, 逐步形成 “企业竞争提供、 政府评估准入、 学校自主选择与建设”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 建设以县为中心, 以乡镇为节点, 以村校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 虚实结合,以城带乡, 城乡联动, 打造城乡教育命运共同体, 用 “互联网+” 的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的组织变革,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 “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备课”“基于多媒体的教学” 等多种形式, 解决乡村教师 “派不出、 留不住、 教不好” 的困境, 整体提升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 实现农村薄弱学校 “开齐课、 开足课、 开好课” 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

 

  楼旭庆向记者介绍:“2016 年 7 月, 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滇西边境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地区, 在教育领域实施教育信息化,对滇西区域发展和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有着积极的意义。 ”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