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八月,天高气爽。8 月22日,记者来到陕南紫阳县移民新村——双星村社区采访,看到一排排整齐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社区规划有序、干净整洁、绿化成荫、环境优美。这个移民新村是目前陕南规模最大、功能较全的移民社区,占地面积230 多亩,规划入住1000 户5000 余人,从2011年开始新建,已建成有卫生室、幼儿园、小学、超市、广场、花
坛、路灯等。目前已入住760户3800多人,社区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紫阳双星村社区是陕南贫困山区群众大迁移的一个缩影。陕南移民工程规划10年迁移群众240 万人,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工程迁移49 万人。陕南现已实施5 年迁出群众32 多万户112万余人。5年来,移民新址没有一户群众因灾受损,与2010年相比,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伤亡率分别下降80%和70%。
移民搬迁挪穷窝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是全国较大的连片特贫腹地,汉江自西向东穿过。这里山高坡陡,沟河纵横,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暴雨连阴雨较多,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自然灾害频发,因灾人畜伤亡不断。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27个处于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24个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有贫困人口303.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67%,其中,因灾致贫和因生存条件差致贫的人口为288 万人,占陕南三市贫困人口的95%。这些群众基本上散居在偏远深山,长期以来发展受限,生活艰苦,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突出,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从根本上解决陕南灾害与贫困问题,推动陕南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2011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规划用1230亿元,用10 年时间,把居住在中高山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陕南240万及陕北49万山区群众搬迁转移到安全、宜居、宜业的浅丘或川道地带。由省级主导,市县配套,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整合相关资金。坚持两灾户、贫困户和特困户“三个优先”,村镇县三级审定公示制,对集中安置户每户补助45000元,分散安置户补助30000 元,特困户每户增补10000元,4层以上楼房化安置每户增补5000元。对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免费提供住房或纳入公益性敬老院供养。
造血扶贫拔穷根
伴随着从山区乡村到社区的转移,陕南移民搬迁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转变了农民的生存生活理念。”安康市副市长邹顺生这样形容“新社区人”的观念。
挪了穷窝,再转穷业。陕南移民搬迁实行“以业留人”的政策,不仅促使搬迁群众发展意识增强,思维眼界也不断开阔,不少传统农民正悄然向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市场主体演变。5年来,陕南移民搬迁直接为陕南发展注入投资507.14亿元,撬动相关投资580亿元。
据了解,山阳县在移民安置小区周边已建成林果园区43 个、中药材种植园区21 个、养殖园区59个、高山农产品生产加工园区19个,累计有6886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900 元。
据了解,5年来,陕南三市搬迁群众年人均收入已由搬迁前的4151元提高到去年的7478元,陕南三市共减少贫困人口41 万余人。
陕南移民搬迁,不是简单的人的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服务管理能否跟得上,能否为搬迁群众创造多途径就业创业渠道,才是实现拔穷根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5 年来,省市县累计整合资金75.6亿元,全部或基本建成2027个移民安置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惠及搬迁群众超过100 万人,累计有15 万搬迁群众就近在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就业,16万搬迁群众进城入镇发展二、三产业,万名群众通过公益岗位落实就业。同时,陕南移民搬迁共腾退宅基地面积3.4 万亩。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植树造林126.7万亩,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5 个百分点。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保障了国家一江清水送北京水源的安全。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
参与扶贫尤为重要。最近陕西省慈善协会与省工商联合作,正在策划共同设立“光彩慈善扶贫行”项目,旨在把政府的精准扶贫与慈善的扶贫济困紧密结合,为特困移民扶贫挪穷窝、造血扶贫转穷业、精准扶贫拔穷根发挥作用。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张荣珠在接受采访时说, “按我们现在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16 年,把全省的特困人口搬迁任务全部完成;第二步,在2018年,把革命老区的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出来;第三步,到2020年把所有应该搬迁的群众全部搬出来,这样为全面实现小康创造条件,同步步入小康社会。”
陕南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搭上安居致富的快车,更为陕西寻找出一条破解自然灾难之殇与贫穷落后之困的治本之策,赢得了中央肯定、社会认同、群众拥护。5 年来的探索实践,陕西省已经形成了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位一体的新路子,“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筑梦新家园正在三秦大地逐步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