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全省贫困地区县(市、区)委书记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研讨班在成都开班,88个贫困地区县(市、区)委书记将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学习研讨。5天时间,他们将学习哪些课程?集中学习意义何在?记者走进研讨班一探究竟。(据《四川日报》9月8日)
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就是要在各个方面都能打好硬仗,尤其是对于当前扶贫攻坚这根“硬骨头”,更要咬紧牙关将其“啃”下来。相信,四川省将88个贫困地区县委书记召集起来,进行为期5天的集训,定能吹响扶贫攻坚的冲锋号。
在全面奔小康的当下,一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不可回避的话题。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一部分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而另一部分人却还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我们所要的全面小康。或许正是基于此,四川省下真功夫,狠抓扶贫攻坚工作,用意很明显,就是想要提高全体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而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对一项工作的了解程度、重视程度、狠抓落实的力度往往直接决定着一项工作的好坏。四川省将88个贫困地区县委书记集训的同时,还请来了各路专家,如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小劲……这些专家的到来,无疑为此次集训蓬筚生辉,为贫困地区县委书记们上一堂生动的扶贫课。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为期5天的集训可以说是稍纵即逝,而如何才能抓住培训的重点,留住培训的“余温”,发挥培训的“余热”,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各位县委书记们去“上下而求索”,方能取“真经”、得甚解。而在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嘹亮地吹响之际,只有迎难而上,涉险滩、攻难关,方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