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赈灾
把扶贫攻坚当作贫困地区最大民生最大机遇
2015-08-20 09:23:41    广西日报(南宁)

   (记者/魏恒)8月17日至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深入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展精准扶贫调研。他强调,新形势下要把扶贫攻坚当作贫困地区的最大民生和最大发展机遇,采取超常举措,狠下过硬功夫,全力以赴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决不辜负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


  罗城地处大石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彭清华与区直和当地市、县有关负责人来到东门镇榕木村寨洲屯和四把镇棉花村上新屯、下新屯,分成3组先后走访了27户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前往位于四把镇桥渡岭的毛葡萄种植园、东门镇中石村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和广西天龙泉酒业有限公司,实地考察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寨洲屯山清水秀,土地相对充足,但由于基础设施差,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收入少,村民仅能维持温饱。彭清华与村干部一起冒雨登上山坡,察看村民就地发展规模种植特色农作物情况。晚饭后,他与干部群众围坐小晒坪,共商村屯脱贫大计。“我们不怕困难,想脱贫,但苦于没技术、没人才、缺资金、缺水利。”屯长潘世怀道出大伙心声。长期在深圳打零工的潘代友则表达了回家乡发展产业的愿望。彭清华说,乡亲们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打拼,为过上好日子付出了不懈努力,党委政府会全力帮助大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提供融资和技术支持,兴修水利,变望天田为稳产高产田,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和决心,选准产业,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命运。

  棉花村山大沟深,土地瘠薄,运送货物靠人挑马驮,绝大多数群众居住在破旧的泥瓦房里,贫困发生率高达九成以上。鉴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当地正以“统一规划、政府补贴、群众自筹自建”的方式,启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各家各户积极进行土地平整和地基浇筑。彭清华实地察看了搬迁安置点建设现场,称赞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非常可贵。在村民谢福科老宅前,他把乡亲们招呼到一起,听取大家脱贫致富的打算和要求。“我开荒种了30亩毛葡萄,想继续扩大规模”;“我种了55亩砂糖橘,还没挂果,需要得到技术指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彭清华不时插话,亲切勉励,要求当地政府以高度负责精神,帮助那些有志创业的贫困群众闯出一片新天地。

  调研期间,彭清华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充分肯定当地开发扶贫取得的成效。他说,通过两天多进村入户调查,感受十分深刻,广大干部群众不畏天命、不安于现状,渴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向往美好幸福生活,这是我们做好扶贫工作的强大动力。他指出,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缺产业、缺人才、缺基础设施的实际困难,扶贫攻坚难度极大。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的要求和“五个一批”的部署,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彭清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形势,切实履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政绩来抓,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切实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扶贫经济增长点,努力将扶贫工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强调,各地要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着力补齐扶贫脱贫这一“短板”,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逐村逐屯逐户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形成正向激励的政策导向。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加大投入,同时一定要突出群众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扶贫政策,充分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题。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制宜,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补助帮扶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致富。

  作者:魏恒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