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国慈善会慈善工作巡礼·品牌项目
探索公益创新模式
—— 记“善济病困工程·村居公益人项目”
善济病困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慈善公益报(杜 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帮助困难人群分忧解难,中华慈善总会于2020年合作发起“善济病困工程”,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作为执行方,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帮扶金,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相关求助者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申请,整个慈善会系统都会链接社会资源进行帮扶。
2021年,“善济病困工程”联合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依托村居通平台启动“村居公益人项目”。项目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聚合来自城乡社区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公益力量,协助大病救助、养老助残、产业振兴、精准帮扶、文化健康、教育培训等公益项目在村居下沉落地,让公益服务直达村居。
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政表示,希望通过“善济病困工程·村居公益人项目”,推动公益下沉,用互联网赋能的“抓单”新模式让基层百姓对公益触手可及。
在中华慈善总会的统一布局和管理下,2021年,“善济病困工程·村居公益人项目”在湖南怀化、湘西及河南平顶山开展了试点,并陆续涌现出包括山东省临沂在内的多个自愿加入村居公益人的地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项目累计注册村居公益人16618人,其中城乡社区工作者14295人,医务工作者2323人。
王政介绍,“善济病困工程·村居公益人项目”在怀化市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党建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青年先行”的村居公益人特色,凝聚社会力量帮扶困难群众,全方面响应“善济病困工程”兜住防返困底线的目标,形成独具特色的公益闭环。“项目模式已经摸索成功,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加入进来。”王政说。
“善济病困工程·村居公益人项目”依托的是“村居通”服务平台,而“村居通”服务平台依托民政部“金民工程”建设,是民政系统服务城乡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直通车,覆盖全国52.9万个农村社区和11.7万个城市社区,直接服务近800万城乡社区工作者。目前“村居通”微信公众号平台总关注人数近300万,成为村居公益人的主要来源。
村居公益人是指已登记注册的村居干部(城乡社区工作者、城乡医务工作者),通过“村居通”公众号自愿报名并予以审核通过的人员。注册认证成功的“村居公益人”,可获得由中华慈善总会“善济病困工程”认定,以电子证书形式颁发的村居公益人证书(中华慈善总会代章)。
除了大病救助,王政表示,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人才振兴。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设立村居公益志愿者,已成立专业的志愿者团队,配合村居公益人实施公益项目,实现平台化管理,并定期对村居公益人及志愿者进行培训,全方位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
“善济病困工程·村居公益人项目”作为全国的互联网公益下沉平台,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帮助社会组织大幅提高公益项目的执行和落地效率,深度管理公益项目,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效能,是互联网公益创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项目通过千乡万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明振兴,培养一批热爱家乡、热衷公益的本土“兴农”村居公益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善济病困工程”,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未来,在中华慈善总会的统一领导下,项目将持续扩大影响力和募捐能力,打通社会各界合作壁垒,努力打造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品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