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
公益类项目更考验大学生创业智慧
2015-09-15 14:50:30    中国教育新闻网

   “当广场舞遇上民族舞”,这不是一句广告词,也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一群大学生创办的公益项目。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5名大学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中老年人更好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同时不扰民?于是,“当广场舞遇上民族舞”项目应运而生。


  “通过联合学校舞蹈专业的师生重新编排民族风广场舞,既传承了民族文化,也让大妈们的舞姿更优美。我们还通过计算一定面积摆放特定数量的蓝牙小音箱,有效降低噪音,让广场舞不再成为‘扰民舞’。现在已经有30多个社区跟我们开展合作了。”近日,在宋庆龄基金会与星巴克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国青年领导力发展项目总决赛现场,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杨震带着他的队员们,向评委们展示自己的公益创业项目。

  目的: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商业职场能力

  公益创业,实际上是一种更注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创业形式,在国外已流行了二三十年。与传统创业往往通过赢利和投资回报率来衡量成果不同,公益创业的成就主要来自于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公益创业既需要创业者有创新挑战精神,也需要创业者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精神。

  宋庆龄基金会项目处处长汤建军表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以“幸福社区微公益”为主题的中国青年领导力发展项目,其宗旨就是通过公益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商业职场能力、社会良知和责任感,以及沟通合作能力,让年轻人的创意慢慢变成现实并造福于社区。

  也许很多人会不理解,既然是公益活动,为什么还要与讲究经济效益的创业联系在一起?在创业教育专家、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看来,公益创业不等于慈善,因为公益创业也需要回报,这样才能让项目生存下去,只不过更注重社会利益。

  考验:遭遇可操作性低、缺乏成熟管理模式

  然而,看似“高大上”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眼高手低缺乏可操作性、社会认同度低、缺乏成熟的项目管理执行模式、缺乏宽松有力的社会扶持体系等,甚至比强调经济效益的传统创业更考验大学生的创业智慧。

  云南农业大学“冷库到底”团队的公益项目,主要通过“菌种处理废弃菜叶技术”,将蔬菜批发基地冷库中的废弃蔬菜发酵成有机肥料,可再用于蔬菜种植。但是,这个项目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是让团队成员们吃尽了苦头,技术试验好几个月不成功,冷库企业不愿意合作,一度让部分成员心灰意冷。

  宋庆龄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在长达一年的项目比拼过程中,被淘汰掉的项目有不少的共性问题,比如,有的项目创意很好,但是“不接地气”,难以落地;有的项目负责人缺乏足够的沟通协调能力,个人意识太强,最后导致团队四分五裂等。

  建议:高校可加强对学生的公益创业教育

  虽然问题不少,但是对于高校负责创业教育的老师们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公益创业的示范价值也就越大,学生们的各种能力也能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雷蕾说:“对于公益创业,学校的使命更多地在于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然后给他们一个可以大胆实践的舞台,让他们去体会公益的价值,启迪他们思考如何才能为社会多做一些积极的贡献,自己感受自己的成长。”

  对此,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思卓建议,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除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还要注重发现、挖掘、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学会如何保持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学会如何用商业模式让公益项目能够更加持久地运转,这样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具备能力、懂得承担、愿意负责任、敢于决策、主动表达观点、关注社会和环境、懂得沟通的“青年领袖”。

  还有专家表示,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公益创业教育,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记者 翁小平)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