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15-2016重点公益项目发展
2015-07-29 15:09:26    梅州日报

         28日晚,“2015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集爱之夜”在北京举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此次活动中发布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关于后2015-2016重点公益项目发展方向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既是每个家庭的期盼,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儿童的自觉意识不断强化,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儿童少年的成长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及工作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对儿童的关注优先级别不断提升,儿童教育和健康的投入逐年提高。

二是儿童优先的社会意识进一步浓厚。儿童权利的概念得到广泛传播,社会各界支持儿童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更为高涨,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土壤更加深厚肥沃。

三是推动儿童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强。作为社会组织“资源中心”的基金会,把服务儿童少年作为重大使命。不仅如此,中央和地方财政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包括儿童服务机构在内的社会组织发展。

总体上看,我国儿童少年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法律政策环境、最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了保护儿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合力。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部分地区儿童的生存环境、教育条件、健康状况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我国儿童少年成长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

PPT挑战一:儿童贫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极端贫困人口有3597万,其中0-6岁之间的儿童大约有330万至400万 。

在贫困地区,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6~8倍 。在四川省大凉山自治州,还有人畜同屋1年只吃3次肉的极端个案 。贫困除了给儿童的生存和健康带来严峻挑战,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受教育的质量。在贫困地区,一些家长很早就带着子女外出务工,小学阶段便辍学的现象并不少见。对于那些最穷的家庭来说,上学本身就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大开销。教育设施落后、师资缺乏,是贫困地区的共同难题,教育缺失已成为一些困难群体脱贫的深层障碍之一。

PPT 挑战二:儿童伤害

儿童是社会最关注的群体,也是最弱势的群体,对他们的伤害是对人权的践踏、对法律的藐视,更是对道德底线的挑战。然而,家庭暴力、校园暴力、性侵、虐待、遗弃、拐卖,这些施加在儿童身上的暴力伤害事件却频频发生。调查显示,中国约四成的儿童曾受到过不同形式的虐待,有4.4%的儿童受到过多种严重虐待 。2013年全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高达125起 ,2014年上半年,仅媒体曝光的情节严重的虐童事件就超过100例 。这些被曝光的事件仅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孩子生活在阴暗和恐惧中,承受着无法言说之痛。

PPT挑战三:留守、流动儿童

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6100万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年与父母分隔,一年中难得与父母团聚一次,大部分人由年迈的祖辈照顾,甚至还有200多万儿童独自居住,无人监护。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成长环境均劣于受父母监护的儿童,非正常死亡、性侵害等极端事件,在这个群体也明显高发于非留守群体。发生在今年6月9日的毕节4名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悲剧,再次向社会敲响了警钟。

还有3600多万被称作城乡流动儿童的孩子,他们中的80%来自农村 ,虽然没有留守,但他们事实上生活在城市的边缘,面临着严峻的教育公平和社会融入问题。

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中的公益实践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国家级公益基金会,始终把推进儿童特别是女童获得平等教育权利、健康权利作为根本任务,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先后实施了春蕾计划、安康计划、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护蕾行动、儿童快乐家园等公益项目,工作领域涵盖了儿童教育、儿童营养健康、大病救助、儿童保护、紧急救援等多方面,惠及了两千多万儿童和家庭。

(PPT:34年来,中国儿基会共筹集资金近40亿元,资助女童251.7万人次;捐建春蕾学校1154所,对52.3万人次女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捐建安康图书馆383个、安全体验教室(中心)183所;为孤困儿童捐赠近90万份公益保险卡,资助贫困弱视、脑瘫儿童、听障等重大疾病儿童4600多人;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已使西部10个省区市80多万名婴幼儿受益;在全国捐建349个儿童快乐家园。)

我们所做的工作,与社会及儿童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未来任重道远。中国儿基会将本着雪中送炭的原则,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资源,广泛凝聚包括企业、媒体、NGO、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力量,努力做更多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


责任编辑:bj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