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养。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医养结合新模式。如北京市将通过三种方式,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一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然后向人保申请医保定点资质;二是鼓励养老机构与已经具备医保定点资质的医疗机构合作,在养老机构中开设医疗机构第二执业地点;第三,对于受条件限制,无法配备医疗设施和人员的养老机构,鼓励与现有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走医保绿色通道、巡诊和定期上门服务的方式解决养老机构医疗需求。
上海市提出要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通过医养结合方式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保障。
重庆市鼓励通过养老院设立医院、医院举办养老院、养老院与医院联办等形式,构建养老与医疗相互融合的服务模式;积极培育一批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的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养老机构申办医疗点,直接提供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 加强合作,实现老年人卫生健康服务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日前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了该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 到2017年,我国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形成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都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南京号称“养老一条街”的泰乐城,在建邺区可谓是家喻户晓。泰乐城的主体机构是优养全护之家,分为养老院和护理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泰乐城优养全护之家已经在为600多名康复患者和托养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住在这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院方考虑得很周全。”住在优养全护之家3楼的刘奶奶说,她今年91岁,生活起居不方便,加上子女又不在身边,就决定住进这里。让老人满意的是,这里看病能刷医保卡,平时还能回家跟老邻居聊聊天。
“泰乐城拥有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团队,医生、护士、护工24 小时全程监护。此外,还先后与市内多家三甲医院顺利搭建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逐步形成城镇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捷服务模式。”运营总监李梅介绍道。
像泰乐城这样的养老品牌,南京还有瑞海博、心贴心等。他们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去年以来,全市已出台扶持养老文件达15件,涉及养老补贴16项。今年起,南京市大幅提高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助标准,率先对民办机构发放房租补贴。近两年,市级财政发放床位、护理补贴2350 万元,引发社会资本踊跃参与养老服务业。
《意见》对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政策进一步细化,明确各地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
北京市在这方面出台新举措,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加强统筹,建立联合指导和协调会商机制,优化医疗机构设置、医保定点资质审批。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内设置的分支医疗机构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的,建立绿色通道。市人社局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在认定政策上予以倾斜。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
目前,该市成立了区域医联体28个,包括28家核心医院、265家合作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每年为辖区65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为老人提供“健康状况早了解、健康信息早知道、慢病用药可优惠、贴心服务我上门、分类服务我主动”5类个性化服务。
重庆市也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明确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资金补贴、税费减免、人员培训等8项具体扶持措施。在资金补贴上,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建和租建床位分别按每张5000元和1000 元的标准发放建设补贴。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