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温差比较大,体弱的老人和孩子患病特别多。 ”11月5日,在江苏省沭阳县高墟镇马沟村社区卫生服务室,老村医朱国霞一边忙着给患者诊断,一边告诉记者说,在沭阳,老百姓有个头疼、感冒之类的小病不必再去大医院排队挂号了,在社区门诊就能得到及时诊治。
朱国霞从1978年开始行医,至今已过去整整37 个年头。她的工作经历也见证着沭阳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朱国霞告诉记者说,目前,像她这样的基层村医全县就有2191名,基层社区卫生室有666个,这些基层卫生室分布在沭阳40 个乡镇(场、街道)社区,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据了解,自实行医改以来,沭阳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同步推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一般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全县范围内已全面建成了10分钟“就医圈”。
为打造全民10分钟“就医圈”,该县全面推进乡村卫生“1+2”工程,即在实施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将新农合结报体系延伸到村,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对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财务、药械、绩效实行“六统一”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全县所有实施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配备使用从省招标平台采购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与此同时,为支持村级卫生室基本设备配备,对达到省验收标准的村卫生室,该县财政还给予每个村卫生室1.5万元补助。为提高村医待遇,县财政预算安排每人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此外,政府还以购买服务形式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30%用于补助村医,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差价进行补助,保证村医收入不降低,并将符合条件的村医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给予保费60%的补助。
为切实减轻城乡困难群众经济负担,帮助他们解决看病就医难题,该县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再次调整修改完善《沭阳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取消救助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医疗救助更符合实际,城乡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我这几年身体不好,今年光为治病就花了15万元,现在家里十分困难,得知大病统筹报销后还能申请大病医疗救助,我准备好相关材料,就赶紧过来申请了。”家住章集街道跃进村村民张志峰说,目前他的材料已通过审核,将很快得到救助。
县民政局副局长蒋复春说:“我们严格制度、简化程序,在指定医院对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对住院困难群众最高给予6 万元的医疗救助。”据统计,今年1-10月,该县资助参合参保困难群众74800人605万元,救助住院困难群众1809 人1017.83 万元。随着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沭阳县还推行“三四五六”工作法着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据沭阳仁慈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坚持做到“六个一”,即:为新入院患者发放一张明白纸,为患者提供入院指南等;为每位出院病人发一张调查问卷,征询患者对医院服务态度、医疗质量、诊疗环节等的意见和建议;为每名出院病人发送一条健康指导短信,针对病人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做出合理的指导;为每名门诊病人发放一张就诊联系卡,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每月召开一次医患座谈会,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及时接受批评,改进工作,提升水平。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