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张政)年关将近,能不能拿足工钱回家,不仅是众多农民工兄弟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我是一名农民工,2014年在寿县东津花园干的内墙油漆活,至今项目还欠我们五万多没给。”近日,一位网民留言,反映淮南市某地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希望官方给予帮助。
据了解,网民在留言中反映的建筑工程公司因开发商拖欠3千多万工程款,无力支付各班组工程款,导致拖欠工人工资90余万元。此前寿县住建局在2016年9月份拟动用开发公司缴存已到期的质量保证金支付工人工资,但由于开发商在2016年7月宣告破产,质量保证金暂时无法动用。
对于这位农民工朋友反映的情况,淮南市官方表示,寿县政府已将该案件列为当地有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重点案件。同时,寿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对该案件进行立案,责令该公司限期解决,逾期将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
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不仅需要各地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多方面的“组合拳”。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已要求在全省推广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派驻劳资专管员等制度措施,要求企业为农民工办理“两卡一证”(即工资卡、考勤卡和工作证),推行工资由银行代发等办法。
照理说,农民工到企业打工,本身就要签合同,或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用不着刻意强调实名制管理。实际上,提出实名制的措施,主要是为了防范企业用假名字冒领农民工工资,导致相关措施被架空。这套机制的关键环节是由银行代发工资,由于有银行身份验证这一环节,分包企业要想编造假名单,冒名领取农民工工资,就没那么容易了。
除了实名制,要想综合性地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需更全面的措施,如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对此,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教授陈朝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应该构建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主导、工会和企业家协会参加的矛盾调解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让农民工告状有门、告状知门,官司要能打得赢,执行得下去,使欠薪讨薪矛盾化解在基层。“应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对经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定的恶意拖欠工资案件,如果无法执行到位,就应该把恶意拖欠者纳入征信体系,还清欠款5年后征信系统才予以自动消除。”
针对欠薪问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建议,根治欠薪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立法、行政、司法应积极联动,依法共治,用法治力量推动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根本好转。此外,他还强调,“法院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带着对农民工的深厚感情把为农民工讨薪事情做好,一年一年的搞下去,直到什么时候农民工讨薪不再成为难事。”
编后语:目前,在全国开展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仍在进行中,各地未有松懈。为了帮助遭遇欠薪的农民工,人民网近期也在《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开通留言专区供网民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欠薪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近万名网民参与讨论,部分地方相关部门对网民留言中提到的情况已经着手进行核实、处置并进行答复,帮助农民工拿回自己的“血汗钱”。人民网也将持续关注拖欠农民工工资话题。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