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永恒’第四届寻找北京最美慈善义工活动的开展吸引了首都各界众多草根公益组织的支持和协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树立起慈善义工公益品牌的良好形象。”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卫东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这对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新时代榜样,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服务内容涵盖广泛
“美的永恒”第四届寻找北京最美慈善义工活动历时一年,最终入围候选人614名、团体308家。此次脱颖而出的十大榜样最美慈善义工个人获奖者包括坚持环保、关爱残障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徐立斌,关爱因父母服刑而无人看管的孩子们的女作家张淑琴,给予未成年罪犯关爱和资助的“检察官妈妈”栗翠华,慷慨助学、英勇救灾的退伍军人贾庆贺,坚持30多年来为群众做好事的“活雷锋”王振,致力于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女企业家于立荣,坚持文物保护的文物发现者和保护者黄玉庆,受爱心人资助、又将爱心赠予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的大学生赵荣华,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贴心小棉袄”李芹,致力于临终关怀的王晓敏。
本次活动评选出的十大榜样团体包括帮助老年人融入学习现代生活技巧的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坚持23年为路人自行车打气的史家七条小学“行动公益社”,宣扬创新崇高文化的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墨墨祝福爱心公益协会,绿野山地救援队,华龄颐养精神关怀服务中心,北京义工联盟,A公益,北京市心理志愿者服务总队,万泉寺出租志愿服务车队。
此次获奖义工个人和团体的志愿服务内容遍布公益服务的各个领域,他们的善德善行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传播,对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新时代榜样,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志愿服务落地生根
经过5年的磨炼,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获得两次个人奖提名和一次团体奖提名后,终于得到了组委会的认可,夺取了本次大赛的团体金奖第一名。这个由北京邮电大学“90后”构成的助老志愿服务机构,人数达1000余人。成员们走出象牙塔、走进社区,从大学生摇身变成“小老师”,教老年人玩微博、聊QQ、做视频,为老年社区的老年人普及网络及电脑知识,常年开展“自助养老”“居家养老”“科技助老”等活动。他们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每周服务社区20余个,旨在解决大多数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困难的问题。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夕阳再晨”由一个学生团队发起的公益项目,发展为博士研究生成立的北京市级民办非营利组织,从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的小额资助,成长为每年带动30余所高校、覆盖6个区县、三四十个社区的“三社联动”主要承接力量,“夕阳再晨”用自身的发展历程,走出了极为励志的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之路。
对此,“夕阳再晨”负责人张佳鑫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获此殊荣,一方面感受到无比的荣耀和鼓舞,另一方面也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期盼和身上的责任。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将通信理论的资源适配优化协调方案——‘自组织、自愈合、自规划、自优化’的理念用于项目设计,将社会工作的理论融入项目执行,将‘互联网+公益创业’的模式搭建到为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平台中来。”
张佳鑫坦言:“知识不分国界、不分贫富、不分性别年龄,那些满头银发的老人们对知识如此渴求,我们用爱与诚意来接纳、帮助他们,行善立德,将会收获更多。”
“夕阳再晨”不只是科技助老的公益品牌,更是中国草根公益组织的代表,它寄托了邻里守望的情怀,承载了老有所依的期待,传承了一代代公益人心怀天下的初心,带来了中国青年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时代。
“夕阳再晨”只是北京市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据朝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朝阳区文明办每年拿出百万资金扶持30个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利用社会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提供指导服务,推进志愿服务的项目化、专业化运作。仅2015年就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298个,扶持了“小红帆”、自闭症儿童社区融合等一批项目。三里屯、奥运村等街道还通过建立联盟,为项目整合企业公益资源。
目前,朝阳区在册社会爱心单位2605家,注册志愿者逾43万名,以项目为依托,一个日益庞大、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八里庄街道2015年专门设立了公益加油站项目,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或社会组织到加油站注册登记,在册志愿者参与街道、社区等组织的主题公益活动后,凭借公益服务时长积分和志愿升级,志愿者就可以到服务站中兑换相应的物品。通过加油站激励作用,2015年八里庄在册志愿者增加了500余名,这些新增“朝阳群众”志愿者累积提供公益巡逻5万余小时,为地区安全和公益服务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