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救援
救援不只在现场 深圳市同心来支援
2015-12-25 11:00:24    深圳晚报

   光明新区滑坡灾害救灾前线,拥有高度专业的救援力量和高科技装备,其背后是各部分救援力量的联动协作。同时,救援不只在现场,在受灾区域后方,安置受灾群众的工作也在持续展开。深圳成熟义工机制的优势也再次显现,数千名义工在灾区后方为群众提供24小时轮班服务。另外,社会责任企业在救灾过程中各有专攻,有技术出技术,有物资出物资,自发地投入救援之中。

 

  专业支持

 

  多地多部门专业救援力量驰援

 

  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灾害现场,专业的救援队伍至关重要。此次光明新区滑坡灾害,深圳与广东省内相关部门依靠各自的专业能力,有序投入到这场生死营救之中。

 

  20日11时40分许,灾害发生,消防队伍第一时间调动光明、公明、特警二中队7辆消防车、30名消防员到场布置。同时,省内其他地区的消防队伍陆续赶来,截至当日18时30分,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已调派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共11支消防救援队104辆消防车、566名消防官兵、123台生命探测仪、4台无人机、30条搜救犬参与救援。

 

  事故发生后,深圳市住建局安排了15名专家分成4个小组,分别对4支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实地手把手现场指导救援,为抢险救灾提出技术援助。21日凌晨4时,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的20余名工作人员到现场参与数据测量工作。

 

  医疗救援工作离不开市、区卫生计生部门紧急配合。灾害发生后,市、区卫生计生部门联合成立现场指挥部,设立3个现场救治点,有关专家通宵执勤,对伤员及时救治。与此同时,来自市、区医疗机构的15台救护车、60余名医护人员现场待命,准备后续抢救。全市医疗机构也做好了准备,开通绿色通道,随时应对可能的医疗救治工作。昨天下午,深晚记者发现,疾控指挥部目前已经开始对车里现场的救援人员进行消杀。

 

  民间的专业救援组织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上百人在现场对灾害中未被掩埋的铁皮房等裸露建筑进行了生命救援。救灾过程中,还有更多救援组织在赶来的路上。

 

  安置工作

 

  受灾群众转移入住酒店

 

  安置受灾群众的工作持续展开。23日,此次滑坡灾害第7次新闻通报会上透露信息,截至灾害发生第77个小时,共安置受灾群众1817人。

 

  昨天,安置点内有工作人员为到来的受灾群众逐一登记了个人信息。此前,出于居住条件考虑,被安置群众已从临时安置点陆续转移分流到附近酒店。22日晚8时许,光明新区社会建设局局长刘晓鹏向媒体透露,集中安置点内绝大部分群众已经入住酒店。

 

  受酒店客房数量限制,部分灾民被转移到距离较远的公明区域的酒店,后续到达的灾民或亲属也会被直接安置到酒店。

 

  安置受灾群众的酒店设置有医疗点以提供医疗帮助、进行常规治疗,已有群众前往医疗点进行发热、感冒、皮肤过敏等治疗。

 

  此外,酒店安置点设置专门工作组,他们将逐个了解被安置群众的需求,以准备所需物资。被安置群众过年购买返乡车票需要证件,工作组还将逐一统计证件遗失情况并统一办理相关证明。同时,有企业在现场设点,提前结算工资。有些酒店安置点设有24小时服务台,为灾民提供御寒衣物和一次性内衣等物资。

 

  义工社工

 

  及时有序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滑坡灾害发生后,除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消防官兵、救援队伍之外,来自深圳市义工联、光明新区义工联、各街道义工组织等各个团体的义工也迅速集结,与现场指挥部联系,到事故现场、安置点、医院等地方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据不完全统计,21日全市就有近千名义工投入抢险救援服务的各个环节。

 

  灾害发生当天,光明新区团工委书记钟炽下午3时和10名义工一行作为先遣队,先行进入事发地现场协助抢险救援。光明新区社区基金会、凤凰社区基金会等一起与新区社会建设局、义工联等随即组织发动200名干部、社工和义工参与救援。社工主要负责安置人员的心理安抚,义工则主要在安置点运送物资、持续维护、协助转移,信息传送等。

 

  20日当晚,14岁的初中生施以诺连夜从香港回深做义工,为转移到光明新区群众体育馆内的受灾群众提供服务。事发72小时内,这个安置点内从前台接待到后勤搬运工作基本靠义工完成。

 

  医院也是义工们常出现的地方。22日,在光明新区中心医院,二三十名穿着红色马甲的义工和医生、护士一样奔走忙碌,协助现场秩序维持和照顾病人。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