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隔着细雨霏霏的雨帘、乍暖还寒的春暮,还是在烈日腾空、惊雷滚滚的炎炎夏日;不论是在秋寒料峭、秋水侵骨的深秋,还是在雪花飞舞、天寒地冻的严冬,每天凌晨四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这三个时间段,硚口沿河大道双厂巷码头,便会涌现出一群畅游长江的市民,他们秩序井然,雷打不动地坚守着这三个在江面容易出现险情的时间段,俨然气候分明的四季。他们如同蛟龙戏水的飒爽英姿,迎接着喷薄而出的朝阳;他们踏涛穿浪、逆流而上的身影,携带着一种慑服人心的力量;他们如同江水般滔滔不绝的爽朗笑声,深深感染着过往行人,成为江城独特一景。
这群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有毕业于清华、北大的高知;有同济医院的专家、有湖北大学的教授、有在部队曾担任要职的高职;有来自名企的高管、有来自工厂的工人、也不乏下岗工人……但,不管他们来自哪个行业,地位高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江救援志愿队月湖桥支队志愿者。
长江是他奔涌的脉搏
人物小档案:马立胜,56岁,月湖桥支队队长,游泳技能强、耐力强,包容心强,为队员、为朋友舍得付出,2014年横渡了琼州海峡。曾一度连续10小时从武汉畅流到鄂州,曾在江水的险情之中被人救起,也曾多次施以援手救助溺水者。
马立胜,平静笃定的面孔,如同丽日平静无波的江面;微笑,如同酒泉,总是洋溢在脸上。这么斯斯文文一介书生意气的形象,是如何管理这支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救援队的呢?要知道,来自月湖桥救援志愿队的近百人,每个人都如同大树,有其独一无二的成长阅历、专业、技能作为背景,若想在百余名救援志愿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月湖桥救援志愿队队长,本身就要有如鹰的苍劲、如龙的矫健,如潭一般深邃的感召力,否则不可能围拢这群特立独行有个性的人,更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志愿者都心服口服。
“没那么复杂,如果说我有什么能耐的话,那便是有颗如水的心!”马立胜的谈吐,没有半点匹夫之勇的习气,而是充满哲理,甚至是透着一股淡淡的禅意。
“已记不清施救了多少次、救了多少人,但记得第一次施救,是在2011年中秋节的渡江节上……”对那段回忆,马立胜娓娓道来,为我的思维插上丰盈的双翅。
2011年中秋节的渡江节开幕在即,在河北保定市委工作的黄某,抵不住强烈的亲水情怀,专程坐飞机抵达武汉。
渡江节开幕时,只见一个个泳者龙腾虎跃,在江面腾起一柱柱冲天水浪,他们激情飞越的震天呐喊,深深感染着黄某。他穿上泳衣,很快融于泳者方阵。
大约游了一里之地,黄某渐渐感觉体力不支,想浮水暂歇片刻,无奈不熟悉长江水性,更因没有游长江的经验,渐渐落在众人后面。
深感体力不支的黄某想靠岸,却昏头昏脑地发觉到处是白茫茫一片的水域;想呼救,水却凝成一堵厚墙堵住他的喉管,令他发不出一点声音。绝望袭来,黄某感觉水底下有双魔爪,抓着他的双脚,迫使他不断下沉。
完了!河北的父母还不知道我到了武汉,更不会知道我将葬身长江!就在黄某深感求救无望、求生无能的千钧一发之际,他却感觉身后探来一只手,将他横腰抱住。这只带着温暖气息的手,充满生机、带着力度,将他从阎王殿的门槛拉了回来。
黄某在绝望中终于抓到了一株救命仙草,返回身,企图死死缠住。
多年的救援经验使马立胜深知,自己一旦被对方牢牢抓住,很有可能造成两人沉江的惨局。他灵敏地避开,绕到黄某背后,声音水浪般穿过黄某的耳膜:“莫急,莫慌,我来背你!”马立胜背过身,反手从黄某的后背绕过去,背上他,从拖起黄某的第一个桥墩,一直将其背靠背地背到了第七个桥墩,直到背着黄某游到江滩的平稳水面,带着黄某顺利登岸。
“久漂江水中,遇到求救者是常事,只要碰到,身体就会自动扑过去,无需我的思想指挥,而是一种习惯,觉得给予,能施救于人,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幸福!”马立胜说,长江的浅湾是他儿童时代嬉戏的乐园,是他少年时代泼洒的梦幻,是他中年时期搏击的豪迈。
长江,是他人生中奔涌不息的脉搏。
为了无价生命不过早凋零
人物小档案:赵雪飞,男,1958年出生,摄影家,曾屡次为电视台提供映像资料,曾多次见义勇为援救起多名落水者。
任何一个摄影师,对世间一切的美,都有其独特的眼光和与众不同的审美观。渴求完美,缔造完美,呈现完美,是所有摄影师的共同愿望。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赵雪飞也不例外。
骨骼清秀,身材匀称,披一肩乌发的赵雪飞,最初坚持到长江里游泳,是为了保持身材的完美。加入月湖桥救援志愿队,则是因为2007年夏天,发生在长江边的一曲悲剧。
夏季的长江堤岸,每当傍晚时分,袅袅江风轻拂沿岸柳树,绚丽的华灯如同朝霞般闪亮,映红了的辽阔江面,像仙女剪下的红绸,把江面装点得格外美丽。
赵雪飞喜欢在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江面游泳。他浮在清幽的江面,倾听着长江水流的声音,舒舒缓缓,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浪涛如同天际的白云,时不时地将他托送回堤边。
而来堤岸健身、遛狗、遛鸟的纳凉人群,络绎不绝。赵雪飞很享受这种欢声笑语与长江水流合二为一的大合唱。
然而,令赵雪飞做梦也想不到的是,第二天通过报纸,他竟然得知在他昨夜陶醉过的长江水段,吞噬了一个无辜、单纯而美好的少女生命——
少女带着心爱的小狗来江边溜达。也许是天气燥热难耐,也许是江边的夜景确实太美。当江面隐隐卓卓的游者身影,都先后上岸;纳凉的人都陆续离开了江堤时,少女却依旧在江面流连忘返。这时,她心爱的小狗趁主人不注意,一下跃入水中。少女惨叫一声,不顾一切地下水救狗,却再也没有爬上岸。
少女的家人,见女儿心爱的小狗湿漉漉回家,却久等不见女儿归来。情知不妙,急忙赶往江边寻找,江水“啪啪”拍打堤坝的声音,令少女家人在酷暑里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寂寂的江面,幽幽地回应着少女家人撕心裂肺的悲号。
少女救狗身亡!这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悲剧,深深刺疼、震撼了赵雪飞。他为从未谋面的少女鲜花般的生命,在一瞬间枯萎、凋零而捶胸顿足;为少女如同溪流的涓涓爱心而动容叹息;为少女对狗与水性的无知而扼首。
赵雪飞很快给马立胜递交了一份志愿队报名表,并且在日常训练、施救中,身体力行地拥护月湖桥救援志愿队的章程。
“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当然是生命!热爱生命的人,都是美的。”赵雪飞坦诚地道。他用摄影师独到的目光,留恋天空的蔚蓝,眷恋鲜花的娇艳,更不让长江暗流之下涌动的安全阴霾,遮住江城人们头顶的阳光,让危险的影子,远离长江。
赵雪飞,用摄影师独到的目光、责任心及远见卓识,铸造着长江两岸独特的风景。
无声的感召,正能量的迸发
易仁斌、周卫国,虽然不是月湖桥支队队员,但他们常与队员们为伍为友,也常闻他们的救人事迹,耳濡目染,当险情在他们面前发生,他们依旧奋不顾身……
7月20日的晚上7点多钟,易仁斌、周卫国在月湖桥基地附近水域游泳。
突然,下水楼梯处传来两个女子惨绝人寰的悲鸣,那种失控的惨叫,播撒在江面,令人心惊肉跳。
易仁斌、周卫国忙返身奔了过去。只见轰隆行驶的轮船前方,激起滔天巨浪,形成夺命漩涡,两个女子在漩涡里一会儿被抛起,一会儿被猛烈的气流掀入浪涛之中。
她们听天由命地在起起伏伏的浪头里,垂死挣扎。
情势危急,易仁斌、周卫国来不及多想,跳下漩涡,游向两个女子,毅然将生命的榄榄枝伸向她们。
“施救的地方是个水流湍急的危险段,如果晚半分钟,两个小女孩就会吸到行驶的船里面去,回天无力。”身为军人、曾参与老山之战的周卫国坦言,“当时也没多想,本能地觉得如果是志愿队员碰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义不容辞地下水施救,我们两个大男人,不能见死不救。”
妻子因病每周要做三次透析的易仁斌亦坦诚道:“我们俩游泳水平都不是很高,但平时亲眼目睹过志愿队朋友们的施救事迹,心想这也许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考验,于是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施救。”
这,就是志愿者们的信念,只要遇到、只要看见,体内所迸发出的无私力量,给原本平凡的躯体注入万丈光芒的人性光辉,在争分夺秒地与死神搏斗之间,挽救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大善大爱,共铸救援丰碑
一善念,一世界;润物无声的大爱,沸腾了江城;纸短情长,许多还来不及书写的英勇壮举,都汇聚成了奔涌不息的滚滚东流长江水。
长江救援志愿队,你们是江城永不褪色的流动风景,你们用爱的七彩丝线,把每个热爱长江的生命拥抱,让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如荷般绽放在清幽的江面。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