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救援
武汉作家“雕塑”长江救援志愿队 这些平凡的英雄
2015-08-19 11:03:23    长江网


长江救援志愿队古田支队队长王兆汉带作家天然到支队江边基地了解情况 记者许魏巍 摄(实习生张洁)


  在走访长江救援志愿队古田支队的这些日子里,时刻都会被一种平凡的伟大所感动。

  他们都是一些极平凡的人。他们不像那些影视明星,即便走在夜深人静的街角也会被偷拍,第二天赫然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上;也不像那些公知,每天在微信或微博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吸引着大众的眼球。

  他们偶尔也逛街,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和爱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也会发微信和微博,但除了小小的朋友圈,通常很少有人会关注他们。他们实在是太平凡了,即便整天出现在你的视线里,也很难引起你的注意。每次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很为难地说,我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你去写别人吧。

  在他们眼里,江水是有情的:悠然的江水,深情的江水;肆意的江水,纵情的江水……虽然他们不会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甚至从没听说过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但他们熟悉江边的一草一木,知道每天的太阳和月亮会从什么地方升起,从什么地方落下。知道春风沉醉的夜晚江水是什么模样,北风呼啸的黎明江水是什么性情。

  陆金莲,一位热情开朗的中年女子。出生在美丽的天山脚下、成长在富饶的伊犁河谷的陆金莲原本已在新疆成家立业,但在不惑之年,因为扬子江深情的召唤,终于和母亲一起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江城武汉。

  肖宏卫、胡秀群,一对亲密爱人,他们一起在汉江边值守,初恋纪念日,他们以在汉江上漂流的方式度过。

  马业定,虽然今年已经72岁,但无论是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老马不仅顶着一头黑发,脸色红润,声音底气十足、富有感染力,而且心态很年轻,说话、做事“很潮”、很时尚。丝毫不像一个曾患过癌症的老人。

  胡三毛,63岁,生性乐观。2014年7月20日上午,他和马业定一起在古田二路江边配合默契,成功地救起一位被船桨击伤的游泳者。

  胡必洪、刘安心,两位水性极好的帅哥。2014年9月23日黄昏,他们在暮色中漂流100多米,成功地救起一名溺水者。

  长江救援志愿队古田支队有四十多号人,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岗位,曾有过不同的人生经历,性格和兴趣也各有差异,但只要一穿上队服,他们就像同一个人似的:同样亲切的面容,同样坚毅的神情,无论站在江边值守,还是在水中游弋,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姿势。

  支队队长王兆汉祖籍宁波,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出生在江岸区,就读于育才小学,中学就读江汉区28中,现在工作和生活在硚口区古田二路——这几个地方的地名都和长江、汉水相关,而不管王兆汉住在哪里,游泳都是他的第一大兴趣和爱好。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班团活动大家猜成语,谜面是“风平浪静”,要求猜一城市名。王兆汉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宁波”。他喜欢水,他喜欢风平浪静的江水。在他的心里,遥远的故乡“宁波”不只是一个地图上的符号,而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图腾。

  《论语·雍也篇》孔子有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若按这个标准,王兆汉既是智者,又是仁者。

  说王兆汉是智者,不仅是因为他乐水,爱动,还因为他做人做事都透着一种大智慧、大境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能顾全大局的人。古田支队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做出这样的成绩,王兆汉功不可没。他做事的细心,他看问题的明察秋毫,他对队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对公益事业无私的奉献,都是一种智慧才能达到的境界。

  不过凡是见过王兆汉的人,第一印象还是觉得他是个仁者:不仅慈眉善眼,开口闭口一脸的笑,任何时候都一团和气,平易近人,一副忠厚老实、乐于助人的样子。长江冬泳队和长江救援志愿队古田支队的凝聚力就在这里,王兆汉能给大家信任、坦诚、弘毅、可靠的感觉,对一个自由、自愿又松散的民间组织来说,带头大哥的人品无疑是第一重要的。王兆汉就有着这种能将大家凝聚在一起的人品。

  乐水的王兆汉其实也是爱山的,在他眼里,无论是在江水中畅游,还是在山上攀登,都“胜似闲庭信步”,都能带来“极目楚天舒”的美妙享受。

  “他的性格像水一样易于亲近,像山一样可以依靠。”这是队员们对王兆汉的评价。

  长江和汉水交汇处不远的月湖边,有个古琴台。传说中这是钟子期当年和俞伯牙相遇的地方。《列子·汤问》中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人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因为大家都有着大山大河一样的情怀,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们才走到一起。在这里,大家都是知音,都有着同样的志向和追求,相互间都能产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仅会超越年龄、性别和人生经历,还会超越时间和空间。

  王兆汉是长江救援志愿队最早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这个共同的目标还会让更多的人走到一起。”

  2015年7月16日,在第42届武汉国际渡江方阵中,几名来自张家口大清河救援志愿队的游泳健儿在展示自己的雄姿。

  他们是应王兆汉的邀请来的。他们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展示张家口游泳爱好者们的风采,更是来交流和学习的。

  “我们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冬奥会助威,二是向长江救援志愿队取经求宝。”大清河救援队的武队长如是说。

  大清河是一条承载着张家口厚重历史的母亲河,它由南向北纵贯张家口市中心。张家口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炎帝、黄帝部落开启了这里文明的进程,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埠。明代对蒙古族的商贸,清朝和民国时期对蒙、俄的贸易,使其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埠和陆路码头。

  作为桑干河、永定河、白洋淀与海河的支流,大清河虽然在张家口境内曾经一度断流,并因此引起胡耀邦总书记的深切关注,但整治后它又重新熠熠生辉,成为穿过市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冬天人们在这里滑冰、冬泳,夏天人们在这里垂钓、戏水,因而美丽的大清河时刻都有险情发生。

  2014年12月,王兆汉带领古田冬泳队造访张家口,与大清河冬泳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交流中,王兆汉发现大清河的水势和长江、汉水无法相比,但夏季在河边游泳、纳凉的人也很多,各种险情时有发生,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值守和救援制度。

  “正因为长江救援志愿队古田支队这次传经送宝,我们大清河救援志愿队的工作走上了正轨。我们发现,与长江救援队接轨,就是与国际接轨。长江救援队探索出的一套救援理念,不仅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而且非常科学、先进,所以我们要向长江救援队学习、看齐。”武队长认真地说,“我们要努力弘扬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希望2022年,当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举办时,我们大清河救援队会成为本届冬奥会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5年7月16日,在第42届武汉国际渡江活动结束后,张家口大清河救援志愿队从王兆汉手里接过一套长江救援志愿队的队服。

  “地不分南北,水不分冷暖,大家心连心,将长江救援志愿精神薪火相传!”在场的一位大清河救援志愿队队员激动地说。

  “我们要走出去,走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走向五湖四海。”王兆汉希望在退休后有更多的机会能走出去,更多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在他眼里,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那句名言并没有out(过时),那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更需要友好和奉献,哪怕你只能做到那么一点点。”王兆汉若有所思地说。

  再次结束对长江救援志愿队古田支队的采访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望着远处朦胧的江水,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旅夜书怀》中的两句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多么美好的夜晚,多么美好的城市!

  走进轨道一号线古田二路站入口处,忽然觉得身后的万家灯火无比温暖,远处,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传来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是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晚安,江城!明天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