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中国绿发会”作为诉讼主体发起了环境公益诉讼,马固村村委会、上街区人民政府、峡窝镇人民政府和上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被民间环保组织诉至法庭。“中国绿发会”诉称,由于马固村村委会的拆毁行为,更由于上街区人民政府、峡窝镇人民政府以及上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不履行保护文物的法定职责,致使马固村5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彻底毁坏,破坏了当地几百年以来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诉状中请求法院判令四被告在国家级媒体上,为在马固村文物毁坏事件中的毁坏文物及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向全国人民道歉,并重新规划原马固村地区,对王氏家庙和关帝庙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原地保护,对已经拆除的5处文物采取遗址保护,并在马固村建立文物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复建已经拆除的5处不可移动文物。
9月22日,中国绿发会先后尝试当面递交、邮寄等方式,向郑州中院递交了关于马固村5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毁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材料。
10月16日,郑州中院就此案正式出具立案受理通知书。该案成为河南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亦是国内首个人文遗迹(文物)保护的公益诉讼。而该案能获法院立案,也是我国司法第一次将人文遗迹(文物)保护纳入环境公益诉讼范围。
“首先要有一个月的公示期,然后是举证质证,预计年底将正式开庭。”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说,该案获得法院立案,对推进我国人文遗迹(文物)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这么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样板,对同样的违法行为将具有警示意义。“虽然一个案子不能解决
所有问题,但是,这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开端。”
当地将保护重建部分文物
在马固村的拆迁过程中,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侥幸逃过一劫。距马固村被拆,一年半过去了,70岁的王德安和村里其他几位老人仍不时地回马固村看看,但是由于天气渐冷,且断水断电,日夜守护家庙已经不可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马固村,王氏家庙和关帝庙已经日渐凋敝。王德安说,马固村拆迁殆尽,王氏家庙和关帝庙处在一片荒芜中。由于一直无法安排人值守,半年来家庙内清朝诰命夫人的半副銮驾,以及匾额等物件已经丢失。
此前,每年清明节,从马固村走出的王姓人都会回来祭拜先祖。“现在我们能联系上的王氏族人有近10万。”王德安说,清明节回乡祭祖的习惯已经持续了十余年,多的时候可达两三万人,而今年只回来了不到3000人,“家没了,人心也凉了”。
“从宋朝开始,马固王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祖先,知道自己也将被后人铭记。”彭保红说,“人能够活在过去,活在未来,做人做事才有敬畏”。
16日,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将马固村村委会等诉至法院并获立案的消息,在马固村村民以及民间文保人士的朋友圈内传开。关注马固村文物的人们又有了新期待。
昨天,记者致电马固村村委会主任王春旺,他表示尚未收到法院通知。他说,在马固村,大家都知道家庙(王氏家庙)、大庙(关帝庙)和天主教堂,其他几处文物淹没在平房中和普通建筑无异,因此知道的人并不多。王春旺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邀请郑州高校的教授研究王氏家庙和关帝庙保护方案,天主教堂也将异地重建,但是对其他几处文物尚未有打算。
“破坏文物不是认识问题、不是规划问题、不是文化水平问题,而是是否遵守法律问题。”王文勇表示,现行的文物法、土地法、规划法、环保法都有规定,只是有法而不依。此次能将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纳入环境公益诉讼范畴,才会超越地方权力的非法行使范围,给那些违法的破化文物的人戴上一个紧箍咒。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