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薛梅)去年12月29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主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承办的重庆市“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学业规划组决赛在潼南区行政中心礼堂举行,来自全市36个区县的37名选手,围绕我的梦想、自我认知、行动规划、风险应对等内容,精彩演绎了自己的学业梦想和奋斗历程。
本次活动以“做有梦想有追求的重庆人”为主题,旨在通过选手的梦想宣言,唤起人们在有限生命里,大胆筑梦,努力追梦,在圆小梦的同时助力实现中国梦。
“志愿支教,三尺讲台,用知识托起青春梦想;奔赴西部,助力山城,用热血铸就孩子未来。”决赛现场,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通过PPT、视频短片、唱歌、舞蹈、情景模拟等方式,声情并茂地向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展示了自己的学业梦想,讲述了自己追求梦想的执着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
选手们各有风范,侃侃而谈,激情饱满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潼南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垫江县的刘硕、杨涵等选手获得本次学业规划组决赛一等奖。
■梦想故事
研究生来支教
送留守儿童“个性化”关怀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同时,刘硕还是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2015年9月,她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潼南区寿桥镇,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对于自己的梦想,刘硕称,“我的梦想是做学生成长的导师,通过开展‘童心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实现‘伴孩子成长,圆孩子梦想’的公益愿望。”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刘硕将志愿者个体的“微力量”凝聚起来,以乡村“市民学校”、“四点半”课堂(放学后为学生进行辅导或开展兴趣活动)为固定活动场所,为留守儿童送去“个性化”的关怀和辅导,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发挥“成长导师”的作用,达到“微呼百应”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刘硕建议“希望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能够整合发展,通过促进乡村‘四点半’课堂、‘市民学校’在重庆市各区域的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建立‘志愿者+义工’的人才模式,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和考核,开展各志愿服务队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增进沟通,共享资源。”
16岁的她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