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22 日,江苏大学志愿者走进镇江市世业实验学校,带着他们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开展“交通安全伴我行”活动,指导孩子们认识并制作交通标识,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帮助留守娃从小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图为志愿者在为留守儿童讲解红绿灯的功能。
石玉成高伏康摄(上接A1 版)在募捐形式上,市慈善协会成立初期,采取向社会广泛宣传发动,对热心慈善企业重点发动,提出社会普遍关注的项目定向发动等形式以及通过义演、义拍、义卖等方式开展募捐活动;近年来,以建立长效募捐救助机制为重点,努力建立并逐步扩展慈善基金规模,形成留本捐息、协议定额、项目冠名、专项救助、小额爱心、个人万元等6种形式基金,目前,已有基金70余个。建立不同形式的慈善基金成为募捐长效机制的核心要素,为持续开展救助活动奠定资金基础。
围绕困难群众需求,开展各项慈善救助。多年来,协会始终注重紧紧围绕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全市不同时期中心工作、围绕困难群众需求开展各项救助工作。已形成助困、助学、助医、助孤、助老、助残、救灾、支持公益等8 大类40 多个救助项目,其中20 个重点项目,10个主打项目。经过多年实施,精心打造出5个品牌项目,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好评和广泛认可。如:两节期间,救助全市孤老、孤儿、残疾人家庭中特困户,享受政府低保特困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特困户,低保边缘户和其他有特殊困难家庭的“迎新春慈善助困”项目;资助全市散居孤儿和表彰优秀孤儿的“有爱不再孤单慈善助孤”项目;对家庭生活困难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资助的“大田杯慈济育才奖学”项目;对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考试成绩优秀,被国内大学录取的低保、特困家庭学生资助入学学费的“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项目;对生活困难的本市及外来务工人员中,因遭受车祸、火灾、人身意外伤害等突发变故造成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紧急救助的“急难救援行动”项目等。同时,积极资助困难家庭的各类重病、儿童大病和成年患者;先后与13 家医院联合开展慈善医疗合作,对特困患者实施医疗费用减免;为白血病、肝癌、胃癌、肾癌、肺癌、血友病等罕见病2000多名患者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达6 亿元。
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开展赈灾救援。天津市慈善组织积极投入各种赈灾活动,先后开展了支援长江、嫩江、松花江抗洪救灾,支援抗击“非典”斗争,印度洋地震海啸、南方七省冰雪灾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10次大型救灾募捐,向世界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天津人民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8 月12 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后,市慈善协会迅速行动积极应对,截至11月上旬,天津市慈善组织系统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5300 多万元,物资439 万元。其中:市慈善协会接收2500多笔,到账资金2795万元,到账物资223万元。所有捐赠款物按照捐赠者的捐赠意向,分别用于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天津消防总队在爆炸事故中牺牲的消防官兵遗属、牺牲的公安干警遗属;受伤的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
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大力营造慈善氛围。市慈善协会把宣传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唤起更多人了解慈善、参与慈善作为重要工作。通过组建宣传队伍、建立内部宣传网络、夯实宣传阵地,形成慈善宣传工作体系。积极发挥慈善宣传工作体系的优势,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大力开展各项慈善宣传活动,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市慈善协会宣传部在全市16个区县组建了宣传网络,有近20人的通讯员队伍; 同时,依托媒体优势,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建立了外部慈善宣传网络。市慈善协会与人民网天津视窗;天津日报集团旗下的《天津日报》、 《城市快报》、《每日新报》;今晚传媒集团旗下的《今晚报》、 《渤海早报》;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广播、经济广播;天津门户网北方网等本市的主流媒体,坚持多年共同开展多项慈善救助项目,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建立“天津慈善网”,成为慈善工作对外宣传、公开、透明的窗口。编辑出刊188 期《天津慈善信息》,及时反映慈善工作动态。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三次评选表彰“慈善之星”活动。共评出120个“天津市慈善之星”单位奖、180 名“天津市慈善之星”个人奖。参加三次全国慈善成果展,展示天津慈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心教育从娃娃抓起,从2012 年开始分三批在全市200 所中小学校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受到试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好评。通过举办图片展、报告会、音乐会、印发纪念邮票、慈善赠书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活动。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