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疾儿童展示纸艺作品 (董旭阳 摄)
惠安县现有残疾人3.6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08%,他们或智力不健全,或肢体残缺,所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近年来,惠安县倾情扶残助残,稳步推进残疾人扶贫救助、康复服务、就业安置、教育文体等工作,让残疾人感受更多无私的关爱,更加自强不息、乐观生活。
就业让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
“就业难”一直是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让残疾人真正拥有一技之能,实现自身价值,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惠安县不断探索助残新模式,改变以往一味给残疾人“输血”的补助模式,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变。
据了解,惠安县重点扶持3家就业基地,集中安排125名残疾人就业。在惠安县螺城梅山村,原本荒芜已久的1500亩林果场,现在已成为泉州规模最大的残疾人扶贫基地。这就是陈东晖创办的宝龙扶贫基地。陈东晖在一场车祸中失去大半条腿,但他并没有消沉,带领18个和他一样的肢残人士开垦这块土地,创办扶贫基地,让更多残疾人在他创办的扶贫基地里找到工作,和正常人一样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惠安县还成立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农业技术培训与实习,目前共免费培训残疾人500多人次。投入30万元,实施30名贫困残疾人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工程,用于种植、养殖等补助。投入24万元扶持24名残疾人个体户经营“爱心小店”。盲人按摩师黄以为经营的盲人按摩中心就是其中一家“爱心小店”,“我的眼睛是在2000年时开始出问题,做了四次手术都没有恢复视力。”黄以为介绍说,一段时间消沉后,他参加县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培训班,在残联的扶持下办起了自己的盲人按摩中心。如今,虽然视力有问题,但他依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
康复救助点燃残疾人重生希望
“我希望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这是惠安东桥镇张同学的心愿,他在6岁时出车祸导致左脚残疾,高考前听说县残联免费帮残疾人装假肢,便到残联咨询。一个多月后,他就成为免费安装假肢的受益者之一,“又能自由行走了,很多同学看不出我腿有残疾,感觉自信多了”。
近年来,惠安县多方筹集残疾人康复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实施“复明、助行、助听、助学”等工程,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36例,免费安装假肢矫形器105人次,赠送轮椅175件,受益残疾人达5000多人次。惠安县还加大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93万元,依托有资质的康复机构为180名0—6岁的脑瘫、智障或自闭症等贫困残疾儿童进行针灸、运动治疗、言语治疗、按摩、感统训练、理疗和引导式教育等康复训练。去年,50名贫困残疾儿童每人得到1万元的康复救助费用,今年获救助的40名则每人获得1.2万元救助费用。“感谢残联搭建这么好的平台,有了这些补助,孩子才能进行康复训练。”惠安涂寨镇村民徐女士充满感恩,她6岁的儿子是脑瘫患儿,去年2月起在惠安县中医院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接受康复训练,“孩子的身体机能恢复得很快很好。”徐女士说。
安居工程让残疾人生活更幸福
残疾人是贫困程度较重的弱势群体,帮助残疾人修缮破旧房屋成为惠安县民生工程之一。近年来,惠安县共为220户贫困残疾人落实“安居工程”,总建筑面积达2.1万多平方米。
“以前每逢风雨天,瓦片被吹得叮当响,多处漏雨,就怕房子倒塌。现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今年春节,黄塘镇下坂村村民张先生喜迁新居,他妻子患有智力残疾,一家三口生活来源全靠他打杂工,生活过得相当艰难。去年,他申请到残疾人安居补助款3.5万元后,将旧房子翻建成了钢筋结构的新房,过上新日子。“我们主要采取县里救济点、乡镇补点、村街帮点、个人筹点等方式解决农村残疾群众的住房困难。”惠安县残联黄理事长介绍说,自2010年起,惠安县累计投入资金521万元,补助贫困残疾人修缮房屋住宅,受益人口1000多人,其中受益残疾人250人。
除此之外,惠安县还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全县800多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已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而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健身等残健融合的文体活动则展现了残疾人多才多艺、乐观自信的风采。“年底,惠安县福乐家园综合服务大楼就能启用了。以后孩子们的康复训练、残疾人技能培训、轻度残疾人托养,都可以在那里进行了。”展望未来,惠安县残联黄理事长满怀信心
(邱旭伟 肖晓玲 董旭阳 王宗阳)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