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讯(张迎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随着《慈善法》的实施,中国“善时代”正在迅速地向我们走来。
在南海之滨,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的公平、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为宗旨的海南省慈善总会,承担起了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
慈善事业规模空前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海南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民政系统对慈善事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配合深入基层展开调研和项目实施。
自2009年3月27日,海南省慈善总会在创始会长蔡长松同志的带领下,致力于开发和整合慈善资源,多渠道筹募资金,开展了助医、助学、助困、助孤等方面近50个慈善救助项目。截至2016年6月底,共支出救助款物5.5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近百万人次。截至2016年6月底,共筹集善款物6.86亿元。
慈善资源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大灾大难面前,海南省慈善总会勇于担当、主动援手。近年来,先后为西南旱灾、玉树地震、海南水灾、雅安地震、海南威马逊台风灾难支出善款2亿余元,为赈灾做出了贡献。
南国大地广兴善举,南海之滨爱潮涌动。在海南慈善活动中,涌现出了大批慈善企业和慈善爱心人士,他们的善举让受助对象感受到社会的大爱和温暖,被传为一段段佳话,在这片热土上广为流传。
特色项目善心涌动
打造慈善项目品牌,可以促进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海南省慈善总会开展的助医项目中,“慈心之旅”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项目、“爱汝行动”救助贫困乳腺癌患者特色助医项目得到了社会认可,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和‘爱汝之家’志愿者聊天很开心,我们很感谢她们。”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松树村村民傅白玉说。
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护士长辛红梅,“当我们病人收到救助款的时总是充满感激,它意味着能够完成这一阶段的治疗,是挽救一个生命。”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爱汝行动”是针对海南省城乡贫困乳腺癌病患者的帮扶救助行动,为每位受助患者一次性救助5000~6000元手术费用。自2013年至今,3年多共投入救助资金160万元,救助贫困患者近300例。
无独有偶,特色项目“慈心之旅”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行动,为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也让患儿重获“心”生。
“不吃不喝,也赚不到这五六万块钱,孙子可能没有希望了。”海南省儋州市西培农场的唐阿公说,为筹钱治病,孩子父母远赴内地打工,但要筹到几万元的费用很渺茫,偶然看到海南慈善总会关于“慈心之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的宣传,抱着一丝希望到海南农垦总医院填了申请表,不久便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儋州市西培农场的唐阿公说:“孙子已经好了,很感谢慈善基金总会,很高兴我们一家人能安心生活了。”
据了解“慈心之旅”救助项目自2010年5月启动,海南省民政部门和省慈善总会累计投入1100多万元,共资助62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进行手术,让更多像唐唐一样的孩子,重获“心”生。
依法行善力创盛典
《慈善法》的实施,让海南省慈善事业迎来了依法行善的时代,形成了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海南省慈善总会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坚持公开、公正、依法、自律的财务理念,不断提高慈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创新能力。
扩宽筹募渠道,发动海南侨乡华侨华人爱心捐助家乡办学,鼓励小额捐赠和微慈善。积极扩大与中华慈善总会、美国微笑列车、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等境内外慈善组织的合作交流。与兄弟省市、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热心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社会各界协作,共同构建公开透明的慈善合作和慈善服务平台。
“精耕细作”慈善项目品牌,努力实现救助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完善“慈心之旅”“爱汝行动”“爱心成就未来”等品牌项目,深耕细作,研究困难群众迫切需求,努力推出“血友病”“白血病”等解百姓之忧的医疗扶贫项目,扩大品牌项目救助面。
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公益服务、报纸专栏、互联网+慈善等各种形式,将慈善宣传与各项慈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慈善进校园、进社区,努力营造“人人关注社会慈善事业,人人关怀困难群体”的良好社会公益慈善氛围。
“十三五”期间,海南省慈善总会将引领倡导共享理念,引导民众爱心转化成社会行动。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让公益慈善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