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责任
晨报水滴公益“爱心包裹”春季篇启动
2016-03-16 14:09:11    南京晨报

bYup-fxqhncn7324528.jpg

   去年12月初,南京晨报水滴公益携手拉萨晚报共同发起“一个爱的包裹”大型公益活动。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帮助拉萨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活动开展以来,全国的读者爱心如潮,三百多位读者给拉萨的孩子寄了“爱的包裹”。拉萨市师范附小的实习老师格桑曲扎给拉萨晚报记者打来电话:“在拉萨市,有一个人收养了14个孤儿,他没有稳定的工作,还要供孩子们读书,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能否也给他们送爱心?”让我们跟着拉萨晚报记者的脚步,来到48岁的珠丹舅舅的小院儿,南京晨报水滴公益“爱心包裹”的春季篇,将会从这14个孩子开始。

  
  48岁的他是14个孩子的父亲
  
  2016年3月1日晚上7点,拉萨晚报的记者来到位于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路的这个不平凡的大家庭。珠丹在这个院子里租了二楼的两个小房间,每个月租金750元,他自己在院子里砌了一间板房,十几个人就这样在三个小房间里挤着过日子。珠丹今年48岁,来自昌都市察雅县,从2003年开始收养第一个孩子,现在已经13年了。也许,许多人会认为,做慈善总是要有些经济基础吧。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珠丹甚至没有稳定的工作,平时只能靠去老乡家中诵读经文有点微薄收入。
  
  珠丹现在收养了14个孩子,其中9个女孩儿,5个男孩儿,最小的6岁,最大的22岁,其中已经有2个是大学生了。这些孩子都来自昌都,他们来拉萨的唯一目的就是可以更好地上学。
  
  一年5万才能让孩子们吃饱
  
  从珠丹收养第一个孩子起,村里人知道后,就把孤儿或是家里情况很差的孩子送到珠丹这里。珠丹说:“我能做的就是尽力让他们都能够上学,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他粗略算了一下生活基本开销,每年买肉要1万元左右,酥油6000元,奶渣1000元,糌粑3000元,每天买菜要50元,还要买米、面粉。每年还要给孩子买几双鞋。生活上的开销每年最低要5万元。现在有5个孩子受国家补助在上学,2个大学生每年学费需要3万元左右,还送了4个小孩去私立学校学习汉语,280元一门课。珠丹也想送他们学英语,但是考虑到钱的问题只能算了。
  
  七八个孩子在小屋里看书写作业,当时已经接近晚上8点,房间里还未开灯,孩子们就在微弱的光线下读书写字。整个房间向阳的一面全是玻璃,玻璃墙如何能抵挡拉萨冬夜的寒风?中间几张小桌子拼凑在一起就是书桌,四周用硬木板搭的小床,床上放着几床硬冷的棉被,没有被套也没有床单,就这么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人眼前。可是,从这些孩子的眼里看不出任何不幸,似乎可以读书写字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了。
  
  为给孩子凑学费,他卖过血
  
  次仁曲珍现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上大三,与弟弟妹妹的吵闹相比,21岁的她成熟懂事。“我是2009年到舅舅(珠丹)这里来的,妈妈去世了,爸爸身体不好,在来拉萨之前,我在家放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读书,还可以上大学。”听到舅舅这个词,记者疑惑了,她说道:“我们和舅舅都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珠丹舅舅。我知道为了给我们交学费,舅舅甚至偷偷去卖过血,我现在只想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答他。”次仁曲珍现在已经可以帮着珠丹给弟弟妹妹们做饭洗衣。
  
  前一晚拉萨还下了一场大雪,进入3月最低温度在零下10℃左右,格桑曲扎告诉记者,他很想为孩子们募集点棉被。
  
  德西次珍有个姐姐叫格松次央,自从珠丹收养了妹妹后,她就来到拉萨做了一名环卫工人,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全部交给珠丹贴补孩子们的生活。拉萨晚报的记者说,他们走时,孩子们拉着记者的手不愿放开,看得出他们希望有人去看他们,有人陪他们玩,十几岁的孩子都还带着该有的天真和单纯。
  
  南京晨报水滴公益倡议:我们一起来帮帮这些孩子吧!这些孩子,有的是孤儿,有的是父母重病。让我们来向他们伸一把援助之手吧!至少让这些孩子享受最基本的文化教育,也许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记者刘娟
  
  康宝莱公益小记者李献振蒋盈盈郭修涛
  
  水滴公益“爱心包裹”具体的捐助计划
  
  1、我们想为这个大家庭募集10条棉被。家里有闲置棉被的,请向南京晨报水滴公益的小编报名。
  
  2、我们想为这些孩子募集一些书。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生可以阅读的课外书,还有小学生的教学辅导书。可以给他们寄书的读者,也请向晨报水滴公益小编报名。
  
  3、关于每个孩子,这次我们仍旧采取一对一的捐助形式。但是这次不同的是,我们希望您能够长期捐助。每个学期都给他们寄一个包裹,寄一些钱。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