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广东狮子会海天服务队、贺州市民间慈善协会在共青团贺州市委员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先后到沙田、鹅塘边远山村进行“精准助学”。慈善机构当日表示,在已资助沙田籍30名贫困学生基础上,再入户调查筛选鹅塘大明瑶族边远村20名贫困学生,让他们同享每年1800元的助学金,援助累计连续三年。
据悉,广东狮子会海天服务队在媒体上知道贺州市民间慈善协会公益慈善美名后,于12月18日20时许与贺州方取得联系,并连夜赶来贺州商量敲定“精准助学”的行程,次日便向边远山区进发。
“精准助学”团队里的孩子们,耳濡目染父母平时的慈善义举,完全没有城里人的娇惯,很有同情心。当车辆无法到达村民家里需翻山越岭时,尽管累得气喘吁吁也不落下脚步,他们希望能快点把带去的新衣服和好吃的食品送给山里的兄弟姐妹。
“我们的居民居住分散,眼望着这个建在山头的房屋很近,实需走1至1个半小时的山路才到得了。要不,通知村民到村委集中访查好了。”鹅塘大明瑶族村干部赵土旺考虑到慈善人士不远千里来到很辛苦,提出了善意的建议。“为确保助学‘精准’,捐资用在刀刃上,必须进到家庭了解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慈善人士表示。
而为了“精准”, 慈善人士采取了严格的程序。即由了解当地民情的乡村干部、学校提供捐助对象后,慈善机构人员再入户调查,范围包括家庭成员、经济状况、有无负债及原因等10余项达到资助建档资格的表格。一旦筛选审核通过,捐助的资金将汇往受助学生所在学校的专用账户,杜绝受助学生的家庭挪作他用。学生一旦辍学,学校会立即联系停发。
凤海荣兄妹俩是慈善人士入户考察的第一户学生,其一家5口居住在泥巴自建的房子里,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家访得知,凤海荣5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庭经济来源相当困难,310元低保金外加母亲外出打工往家汇钱和爷爷编竹篓、竹筐挣些手工费养家糊口,再无余钱。2014年,凤海荣的爷爷患肺炎还欠了亲友2400元。
由于需资助的困难学生居住分散,慈善人士当日11时许开始入户考察,待登记造册完另19名类似凤海荣的困难学生花了7个小时。渴了累了就在瑶族同胞家里喝口水歇歇,临走时用百倍的价钱买下一个地瓜、一个竹筐,以这种“等价交换”的方式去帮助困难家庭。
“做慈善事业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有爱心的人只要有个信得过的平台,哪怕再远也会聚在一起。”贺州市民间慈善协会会长蒋吉华介绍促成广东慈善机构贺州助学行的背景。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