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威威)9月23日上午,在中共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的见证下,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章程》,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财务报告》等文件,并在“公正、公开、透明”的基础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理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连任“思源工程”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连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选举“思源牵手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张玲为副理事长, “思源芭莎公益慈善基金”管委会主任苏芒为理事。
陈昌智副委员长当选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后发表讲话。陈昌智表示要继续大力发展“思源救护”、 “思源教育移民班”、 “芭莎明星慈善夜”和“救急难”等扶贫项目和公益活动,不断突出扶贫项目特点和帮扶效果,力争在新一届理事会任期,打造出3至5个在全国慈善事业中最具影响力的项目品牌。
据了解, “思源工程”集约化扶贫模式效果显著。在医疗扶贫领域,“思源救护”项目,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不但捐赠先进医疗设备、培训乡村医生、援建卫生室等,还累计向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589个县(含386个国贫县)捐赠958辆救护车,覆盖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受灾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等6000余万人民群众。 “思源沼气”、“思源水窖”、 “思源阳光计划”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为改善民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思源沼气”项目于2012年4月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国家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在教育扶贫领域,推出的“思源教育移民班”、“扬帆计划”、“思源电教室”、“零钱电影院”、“天使益”应急循环助学金、“天明博爱班”、“思源园丁奖”等项目,已经成为农村教育扶贫的一个中坚力量。在“救急难”领域,整合了“思源骨髓”、“思源爱的分贝”、“温暖童心”、“思源天使妈妈”等社会救助项目,帮助了患有白血病、烧烫伤、唇腭裂、听力障碍、脊柱侧弯等60 多个病种4000 余名贫困大病患者。
据了解,在2009年以来的所有大型自然灾害中,例如2010年玉树地震、西南五省市抗旱,2011 年云南盈江县地震,2012年甘肃岷县雹洪灾害、北京7·21暴雨灾害和云南彝良地震,2013 年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岷县和漳县地震,2014 年海南“威马逊”台风、云南鲁甸地震、普洱景谷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和“8.12”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等,都有“思源工程”救灾赈灾的身影,而且是赈灾行动最快、赈灾力度最大的基金会之一。
此外,“思源工程”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对“思源工程”的相关信息(项目信息、财务信息等)一一公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许。其中,在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组织的慈善透明指数评比中,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慈善透明榜样”奖;在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与基金会中心网即时更新的透明指数中,“思源工程”始终位居全国公募基金会第1名。
李晓林秘书长说:“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新的攻坚期,在第三届理事会界内,‘思源工程’将继续坚持‘公开透明、规范创新’、‘尊重捐赠人意愿’等基本原则,汇聚全社会的爱心力量,创新扶贫项目,均衡扶贫领域,扩大扶贫范围,提高扶贫质量,为实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总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