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 馨)进入冬季,北京又打开了“雾霾模式”。严重的空气污染让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低碳出行。随着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更多人选择这种更加绿色的出行方式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个人私藏公共单车
地铁站出入口周围,是公共自行车的“固定”停放点,不少上班族选择用骑车的方式“解决”从家到地铁站的路段。《慈善公益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地铁站附近的一些小区里都停有公共自行车,有一些自行车甚至被“藏”在楼道口或隐蔽的区域。
一位骑车回家的女士将公共自行车停在了单元门口,在听到记者“为什么不将车子停在公共区域”的问题时,她表示停在外面很不方便,“明天上班我还要继续用的,停在外面被别人骑走了怎么办呢?”这位女士认为,公共自行车本来就是方便大家出行的,而且数量很多,她的行为没有任何问题。
28岁的邵先生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公共自行车看上去数量很多,但是每次着急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还有几次明明找到了可是车子被别人锁起来没有办法使用,只能干着急。公共自行车是为了大众出行方便的,现在却成了‘私人用车’,这种行为给真正着急用车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关于公共自行车停放问题,ofo共享单车官方使用指南中介绍,“无固定停车点,可随时取用。结束使用后停放在道路两旁的安全区域。”
摩拜单车平台则提示应停放在“路边白线或停车架”,严禁停放在小区、地下及室内车库、胡同以及收费通车区域。摩拜单车公关负责人称,发现车辆存放小区等问题,公司会巡视、检查,或交由警方处理。
乱停乱放日趋严重
在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南地铁站出口,将近50米的行人路段停满了各种公共自行车,过往行人不得不走上机动车行驶路面。不仅如此,很多小区、商场的门口也都随意停放着公共自行车,有一些甚至占用了盲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邹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公共自行车‘横七竖八’的停在路上,走路都需要小心避开。遇到高峰期,很多路段根本就行动不了,十分不方便。”
日前,深圳市交警局与摩拜单车发布联合声明称,将制定《共享单车行车秩序规范》,对自行车停放区域、用车秩序、停放要求、道路规划等进行明确。要求自行车停放不得妨碍行人通行,在占用人行道停放时须保证1.5米的剩余人行空间,并且指出适宜停放区域包括轨道站出入口后方及两侧、公交站台两侧空地或者高架桥、人行天桥下空间。对违反自行车道路交通通行有关规定或违规停放自行车的行为,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等有关单位按职责依法进行处罚,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骑行环境持续加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人们的“路权”意识也逐渐加强,虽然城市道路规划日趋合理化。然而,还是有一些路段给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们带来了不便。《慈善公益报》记者对朝阳区北苑路进行了测试,发现自行车道划分不明显、车道被占用的情况依然在发生。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斌认为,人们最后要达成的目标,是能够快乐地骑行,而不是在路上去跟其他的交通方式斗争。黄斌说:“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北京的自行车基础设施是全世界最棒的,因为北京市几乎所有城市道路都有自行车道,只不过现在由于机动化的发展,原来的自行车道被机动车占用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自行车的空间要回来。”
据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近日公布,北京市三环辅路铺设4.8万平方米全线彩色自行车道工作已完工,并在交通量较小的合适位置增设了约1200个自行车标识。除此之外,还计划完成步道治理面积约4.5万平方米,增加公交站台外侧非机动车道7处。
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道的占压依然影响着骑车人的行车安全,但不管怎么说,城市在进步,人们的行为也在进步。打通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我们还在路上。
责任编辑:pig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