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讯(本报记者 泊 伟)近日,一段“伪慈善”视频引起热议,两名男子在某平台直播向村民们发放慈善资金,以慈善为名给村民发钱,直播完后却立刻把钱收回来,为了增加效果还往孩子脸上抹泥。视频播出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警方已介入调查。
视频曝光后,涉事的网络主播承认,“发钱”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证实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以公益慈善为名,行敛财之实的假慈善闹剧。
这场闹剧不但毁人三观,还秀出了当前某些人的道德下限,而公益又再一次成为了无辜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同时受伤害的,还有慈善的公信力。
公益慈善的公信力是社会各界有爱心人士用一点一滴的真情筑就起来的,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也代表着一个文明社会的公信力,人们相信,公益事业是真实的,是值得信任的,才会参与进来,把这份善心传递下去。但是,当人们发现,自己的善心被人利用的时候,内心的参与感会荡然无存,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当爱心被伤害时,人们会认为世间从此无真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温度。更可恨的是,我们的公益事业往往是毁在一些道德败类的人手里。我们无法去体会视频中那些村民的心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成为了某些人的工具。
这场闹剧中,很多人把矛头指向鱼龙混杂的网络直播平台,不可否认这个领域目前良莠不齐,需要相关部门着力整顿,但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公益慈善事业被“娱乐化”,一次又一次被人当成作秀的工具,以达到制造轰动、吸引眼球的目的,其背后往往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近年来“诈捐”“骗捐”事件,都是打着公益旗号,在公益当中“夹带私货”,借机炒作扩大影响力,以达到商业目的,则更是应当受到鄙视和指责。现在不少所谓的“公益演出”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公益的本质,反而成了某些人“作秀”的工具。在一些慈善晚会上,有些明星为博出位不断秀下限,蹭热度。把好好的一场善行,变成了他们个人的作秀场。
“公益”是一个美好的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伸出援助的双手,换来一种欣赏和钦佩的目光。善良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人认同,我们也提倡越来越多的好心人被大家认同。能量越大,责任越重。想要得到人们的认可,首先就要尊重公益事业,公益慈善的高贵之处在于,它不仅表达善行,更能激发更多人行善的愿望。公益的纯洁性不容玷污,它不是换取名利的工具,更不是容你随意践踏的玩具,我们在谴责无人格作秀者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善待这方用你我爱心筑就的净土。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