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时评
居住证 何以让我们彻夜难眠
2016-10-31 15:48:2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讯(本报记者  权 敬)10月1日起,《北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正式施行,符合申请条件的来京人员,可以向北京市346个户籍派出所申领北京市居住证。居住证将取代暂住证,承担非京籍人口登记功能。同时,养老、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等社会福利、权利机会等,也将与居住证捆绑。

 
  该政策落地近一个月来,各大流动人口聚集区域派出所,各种半夜排队、一号难求的消息不绝于耳。据不完全统计,仅媒体报道,北京市派出所“十一”期间共受理2.29万来京人员办理居住证。
 
  在北京生活的催先生半夜两点接到他一山东友人的电话诉说家事,先问了一句“哥们儿,你怎么还没睡干嘛呢?”“我在小区居委会通宵排队办居住卡呢……”
 
  在北京生活的非京籍人大多有过如此相同的感受:买房、买车、看病、办证……似乎每一步都像游戏中难度颇高的“过关卡”,只有过了这些“关卡”才能在北京活得相对容易和舒服。
 
  为啥通宵排队办居住证
 
  据崔先生回忆:记得上一次熬夜排队挂号是3年前我媳妇怀孕做产检,妇产医院的号非常紧张,不熬夜根本挂不上,为了媳妇和孩子怎么也得排啊。这次因为如果不办好居住卡,我摇上的新能源购车指标就要作废了,新买的新能源车就挂上不了牌照了。
 
  居委会的人告诉朋友,一天只放30个号,去晚了当天的号就没了,要想办卡必须提早来排号,早上四、五点以后可能就排不上号了。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熬夜排号的都是急用居住卡的,崔先生的情况并不是最紧急的,还有的孕妇因为暂住证过期而又没有居住卡而无法在医院建档,前来办卡的家属心急如焚,“那两天正好赶上雾霾,戴着口罩等了八小时”朋友说。
 
  一号难求问题在哪
 
  根据《北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规定,申领北京市居住证的条件包括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且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
 
  而根据9月下旬颁布的《北京市办理暂住登记和居住证实施细则(试行)》中,证明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需要提供已满6个月,且在有效期内的暂住证或居住登记卡(下称“居住卡”)。此前,没有及时办理暂住证或者暂住证过期的来京人员,需重新办理居住卡,后者满6个月后,才能换领居住证。
 
  《慈善公益报》记者发现,根据上述《办法》和《实施细则》内容,4月份颁布的《办法》中未明确提及暂住证将被居住卡取代的内容,而9月底的《实施细则》中首次提及“居住卡”。
 
  居住卡作为办理居住证的必要条件,必须满六个月才能申领,这使不少暂住证过期又急需使用居住证的非京籍人口犯了难。
 
  政策衔接上不够明确,促使不少非京籍人口如热锅上的蚂蚁,“手忙脚乱”蜂拥办卡。
 
  此外,材料备齐也让很多非京籍人口犯了难。对办理居住证要准备很多材料,居住时间证明、就业证明、住所证明等等,对于其中的住所证明,张姓男子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我没买房子没有房产证,租房的要出示房产证复印件和出租合同。可房东不愿意提供房产证怕租客有其他用途。”
 
  也有不同流管站需要的手续不同的情况。呼家楼街道关西店社区“流管站”工作人员表示,居住在租赁房内人员办理居住卡,不仅需要租房合同、身份证及证件照,还需要房主在警务站进行房屋登记。昌平区龙锦苑东五区流管站明确表示,“居住在有隔断间房屋内的人员,一概不予办理居住卡及任何证明”。
 
  办理进度能否改善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2015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822.6万人,将近四成,居住证办理需要的基数庞大。
 
  10月8日起,北京市第一批346个流管站开始受理暂住登记业务。各派出所辖区,各配置一个流管站。
 
  记者走访了昌平区东小口镇几个区域居委会,居住卡的办理限流每天在20~30个左右。每个户籍派出所的办证速度,约在每天20~40张上下。而每天排队咨询了办理的人络绎不绝。
 
  像回龙观、天通苑这样聚集了几十万外来人口的大社区,按此进度计算,难道真的需要几十年后才能办理完吗?
 
  10月24日,回龙观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11月20日之前的号都没有了,暂住证快过期的,可以优先领号。对于有效期较长的暂住证,暂不发号,12月将推出网上预约办证系统。
 
  北京市公安局人口总队副总队长张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表示,全市将增加受理、办理的站点,还将抓紧发展网上自助申报服务,办理时间将大大缩减。到年底之前,群众可办理居住登记卡和暂住登记的流管站数量将达到4000多个,基本覆盖全市。
 
  《慈善公益报》记者随机采访中,不乏有人表示,自己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至今缴税已近十年,有的也已买了房子,光暂住证也有好几本了,然而如今还要费尽周折再证明自己“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尝试,“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受到在京非京籍人员的青睐,怎样保障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真正享受这项政策红利,怎样为农民工市民化保驾护航?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但如果不是孕妇建档、车辆上牌、暂住证过期这类亟待解决的问题,非京籍人员大可“为他人让路”,不必急于“凑热闹”。我们相信,随着政策有效倡导、政府不断发力,通宵排队、一号难求的局面会早日过去。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