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新模式做慈善边投资赚钱 边参与公共政策
事实上,扎克伯格这一举动并没有这么简单。他所谓的捐出99%资产是到他和妻子普莉希拉·陈打理的“陈·扎克伯格倡议”有限责任公司,并非全为慈善,更无关避税。
扎克伯格3日称,他此举不会达到避税目的,仍然需要正常缴税。他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有限责任公司本身并不是捐助,但却可以通过这种机制向其他项目捐赠资金。
扎克伯格说,他的慈善项目之所以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是为了让“陈·扎克伯格倡议”在执行使命的过程中更加灵活高效,但当他们将99%的Facebook股份转移到这家有限责任公司时,根本无法享受任何税收优惠。
扎克伯格写道:“如果我们把股票转移到传统基金会,就可以立刻享受税收优惠,但使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却无法获得这一优惠。就像所有人一样,我们必须在有限责任公司出售股票时缴纳资本利得税。”
不同于私人基金会或公益信托的方式,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新型慈善模式。扎克伯格可在传统慈善工作的同时,通过投资“滚大”慈善金额,也可利用公司作政治活动,自由度较一般慈善机构更高,可能改写富豪投入慈善工作的既有模式。
慈善事业顾问人特里普表示,扎克伯格融合多种手法,有助启发其他富豪在行善同时继续工作,有利慈善界。
美国媒体分析比较了有限责任公司与传统的基金会,发现扎克伯格选择这一形式有多个优点。
进行政治捐款 游说立法者
美国法律禁止免税基金游说议员,参与其他形式的政治活动。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使得扎克伯格能够进行政治捐款,游说立法者。
显然这符合扎克伯格的期许。他在捐款声明中提到,款项用于资助非盈利组织、私人投资及参与政策辩论,“在亟需援助的领域产生正面影响”。分析指出,硅谷的“亟需援助”或与一般人的理解有差距,“参与政策辩论”只是“游说”的另一个说法,而“私人投资”的内容可能永远没人知道。
这并非没有根据,扎克伯格推动的“internet.com”计划原本旨在让全球多10亿人能够上网,却引发巨大争议。不少受助地区的小企业指出,计划是“打着慈善的幌子”,真正目的是增加“脸谱”用户人数。
间接持有“脸谱”
由于捐赠的是“股份”,而不是“现金”,因此谁控制了“陈·扎克伯格倡议”,谁就控制了这部分股票对应的权益,换言之就控制了公司。
扎克伯格捐出股份后,会亲自管理慈善事业,这意味他可经“陈·扎克伯格倡议”继续持有“脸谱”。待扎克伯格夫妇百年之后,公司控制权可能由其子女继承。
此外,有限责任公司的结构使得扎克伯格夫妇不必在受约束的时间段抛售股票,从而能够让他们更为灵活地决定持有股票的时间。而传统基金会模式则会面临这种限制。
投资规模和类型不受限
盖茨等人建立的慈善基金会,一般支持的是非盈利组织,他们每年需要将至少5%的总资产投入符合其宗旨的慈善活动,其余资金可以用于投资。而扎克伯格将不会面临这种限制。
非盈利基金会的投资类型受到限制,通常只能进行和慈善目标相关的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则没有这一限制,可以投资任何公司。不过,扎克伯格承诺,“因投资到其他公司而产生的利润将会投入到额外的慈善项目中,以加速公司的慈善步伐。”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