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时评
公益项目资金“打水漂” 为何难觅踪影
2015-10-10 16:02:33    张家界在线

   央视报道,2001年“星光计划”启动,民政部门利用福彩公益资金,加上地方财政的配合,在全国一些社区建成了32000多个公益性质的老年活动室、敬老院。截至2005年,各级福利彩票等公益资金投入就达到了134亿元。近日记者在多地调查后却发现,这些老年活动室大部分已经难觅踪影。而据原民政部老龄司副司长阎青春估算,“星光计划”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都流失了。(来源:人民网)

 
  为什么百亿公益项目资金会“打水漂”,还难觅踪影呢?有三点人值得深思:其一,某些领导搞政绩工程,一时兴起“拍脑袋”决定项目。有些项目在起动前,是否经过了仔细的研究。项目起动后,是否进行了严密的把关,是否进行了质量的监督。这些决定项目的成败,才不至于出现烂尾楼等现象。其二,项目的背后有无利益的输送。在项目筹划、项目建设、资金监督、项目运行、效果评估等方面不能让一个部门一包到底,应由多方力量来完成,社会力量比政府部门有更精确的预估,对资金去向的跟踪也更及时。只有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才能在阳光下办公益。其三,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建全法制机制建设,尽早出台《慈善法》。有法制的保障,还得进行有效合法的监管,才能确保公益项目资金运转正常,才能保障不再有如烂尾楼事件的发生。 “星光计划”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资金都流失了,这些应该怎么样追责,才不至成为一笔糊涂账。
 
  笔者认为:一是对于官员层面,应该“终身追责”, 才不会被利益所诱惑,才会让官员为官一任造福百姓。二是在资金监管层面,资金的运作需公开,需运用多方手段监管项目资金的运用,让社会力量参与更能体现项目的公开性。终止官员“拍脑袋”决定项目,就要切断利益链,切断大包大揽的现象,分阶段实行项目。项目的完成需进行项目筹划、项目建设、资金监督、项目运行、效果评估等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项目建设上,这样才不会导致百亿资金的流失。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