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追求什么?我要的不只是赚钱而已。我常这样自问,很幸运的我在慈济找回初衷。”来自新加坡33岁的黄美云,是一位家医科医师,纤瘦身材、单眼皮的双眼,透露着自信坚毅的神韵,没有亮丽的外表,有如邻家女孩般的亲和气质。
努力考取医学系 扪心自问要什么
黄美云从小功课虽非顶尖却也名列前茅,高中时当面临大学选系的抉择,看到班上同学大半都想考医学院,不觉自己聪明过人,因此努力认真、从不懈怠,于是跟随大家报考并顺利考上医学系。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上了医学院,黄美云了解身为医师应有的使命,并希望自己行医时能助人。
毕业随即谋得家庭医师的工作,几年下来黄美云不仅不快乐,甚而感到迷惑,“我到底追求什么?我要的不只是赚钱而已。”黄美云不只一次地扪心自问:“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投入义诊初体验 无私付出心向往
“我要寻找什么?”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黄美云想起一直以来最想要做的事,她决定付诸行动,找回自己原本的初发心。
“美云,我认识一位慈济的师姊,或许她可以帮妳找到。”2010年透过朋友介绍,黄美云抱着怀疑的态度跟慈济新加坡分会联络,而对方告知斯里兰卡有个义诊,问她是否同行?“这真的会是我要的找的吗?”黄美云决定试试看。
出发当天,黄美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和一群身穿白衣蓝裤的医护人员踏上陌生的斯里兰卡;当黄美云看到当地的医疗贫乏、人民生活困苦,慈济医疗团队视病如亲、以人为本的精神让她深受感动,她认为这样的无私付出才是她心所向往的,在心中暗想:“这就是我想要的。”
从斯里兰卡回到新加坡之后,黄美云随即投入每个星期日在“红山义诊中心”的义诊活动,原本飘浮不定的心总算有个落脚的地方,日子在每周一次的义诊当中更加充实与踏实,殊不知安于现况的她即将面临另一个考验。
迷惘心找到出口 找回最初那颗心
在诊所上班的黄美云虽然薪资优渥,但对于诊所的经营理念不甚认同,以往不愉快的感觉似乎又回到身上,薪水很高,心却很迷惘,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日积月累的不满情绪终于让她萌生离职的念头。
在离职前必须找到新的工作,除了向同业放出讯息之外,也在义诊中心无意间向林文豪医师提起,原本担心工作不好找,没想到接连几家诊所愿意出高薪聘请,她便和其中一家诊所签约,黄美云以为一切就绪,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电话打乱了她的思绪。
“想邀约妳到慈济福慧中心的诊所上班。”黄美云接到林文豪电话,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自己的理念与慈济相契合,忧的是薪资落差太大,林文豪告诉她:“如果以赚钱为目的,妳会开心吗?”这句话打动了她,决定重新考虑她的出路。
经过数日的沉淀与思考,她想到慈济是真正落实人本医疗,以爱为出发的慈善团体,这也是自己一直所追寻的。最后她决定接受林文豪的邀约,正式到福慧中心上班,反而花更多时间与心力投入,也曾经想过打退堂鼓,但她清楚明白,压力的背后是找回最初的那颗心,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再返心灵故乡 期待圆满心所愿
2013年经由林文豪推荐,黄美云第一次回到花莲参加国际慈济人医会年会,当时并无特别的感受,对于必须要早起、规距很多也感到不适应,她甚至在心里想:“这将是我最后一次来花莲参加活动。”
2年后,林文豪再三邀约黄美云来参加“2015年国际慈济人医会年会”(TIMA),盛情难却下她再度踏上花莲。
“这次和之前的感受完全不同,尤其听到慈院团队分享『尼泊尔赈灾』及『八里粉尘爆炸意外关怀』,如何急难救助以及志工的陪伴,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值得学习。”坐在花莲讲经堂,黄美云听着参与国际赈灾的医护分享着,内心万分悸动。
黄美云表示,国际赈灾是她一直很想参与的区块,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国际赈灾不是想去就可以去,必须一切因缘具足才能完成使命,不过她深信只要有心想做好事,一定可以突破种种的困难,圆满心愿。
(文:钟文英)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