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时评
关注家庭暴力问题 关爱妇女身心健康
2015-09-10 15:06:01    网易
 
  可能大家都知道家庭暴力是什么,也有一个概念,但我还是想请二位老师给大家细化一下,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称作家庭暴力?
 
  陈明侠:家庭暴力这个词在中国来说应该说既有些陌生但是又不陌生,因为家庭暴力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很久以来就存在。应该说,有家庭,就会存在家庭暴力。
 
  什么叫做家庭暴力?从我们认识家庭暴力的问题以来,我们看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身体上的,这是最清楚的,打,捆绑,婚姻法的司法解释里也谈到了,以捆绑、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造成身体、精神上伤害的。这是一种,身体暴力。
 
  但同时还有一些,比如性虐待、性暴力,这也是一种家庭暴力。还有一种形式,谩骂,看不顺眼就骂,讽刺、侮辱、诽谤等等,这些也是一种暴力。
 
  夏吟兰:是精神暴力。
 
  陈明侠:对,同时精神暴力还有一种,不作为,不去打你,但就是不理你,视若身旁无人,根本看不见你,而且该他做的一些事情他不做,比如消极对待夫妻之间的生活,老百姓叫“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不作为的暴力。
 
  还有关于经济方面的控制。举个例子,一个家庭里一方限制另一方出去工作,或者是把经济大权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剥夺对方的经济使用权利。还有,比如在她的工作机关捣乱,不让她工作,让她得不到收入。还有的就是恶意地为了破坏家庭而毁坏财产……类似有很多方面,家庭暴力表现的形式是很多的,有身体的、有性的、有精神方面的,还有财产控制方面的,所以我们说,家庭暴力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但有这样一个情况,家庭暴力不管对男女老少都会存在,但是以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最多,从现在国际和国内调查的结果来看都差不多,对于女性的暴力要占到75-95%。
 
  夏吟兰:受害者大部分都是女性。
 
  网易公益:刚刚您也提到,调查数据显示出现在一些关于家庭暴力的情况,不知道近些年来有没有这样的普查,中国的家庭暴力情况到底怎样,令人堪忧,还是已经有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二位有什么样的研究?
 
  夏吟兰:比如我们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就曾在2002年做过一个关于家庭暴力的认知和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我们在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进行了调查,按照我们的调查,夫妻之间的暴力大概是在三分之一,也就是34.7%。
 
  网易公益:在调查范围内,三分之一(夫妻之间)都有家庭暴力。
 
  夏吟兰:刚才讲的数字中,丈夫对妻子施暴的达到80%,父母对子女的暴力实际比夫妻间的暴力多得多,父母对子女的暴力大概是在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家庭暴力普遍存在。
 
  网易公益:夫妻之间产生暴力的原因可能是很多样化的,不知道从二位专业的角度,会把原因归为哪几类呢?
 
  陈明侠:怎么说呢,从表面看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准确的说是诱因,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丈夫)喝醉酒了,回来看老婆不顺眼就打老婆,或者在外面受气了,也回来打老婆。表面来看,原因是非常多的,有的是因为经济原因,挣钱少了,生活不好了,老婆有怨言了,就施加家庭暴力;有人说是酗酒、心理压力、工作压力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暴力,但我们觉得家庭暴力发生最根本的原因,(也不光是夫妻之间,包括对待子女),最主要的原因是体现了一种控制的关系,一种权力的关系。当一个人在家庭中谁想控制对方而达不到控制目的时,就会用一种暴力的方式对付对方,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产生暴力。
 
  只要是这个家庭中存在着不平等,就会发生暴力。父母从来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要听我的,不听我的我就要揍,就是这样。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造成了一方企图控制另一方达不到目的时而发生各种各样的暴力。所以我觉得,性别的不平等、家庭关系的不平等是造成家庭暴力最根本的原因,而这种原因背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文化,不平等的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文化造成的。你可以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根本原因,但同时它也就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一般所说的“酗酒”、“工作压力”等都是诱因。
 
  正好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广大公众谈一下怎么认识这个原因,有些人,包括学者,在写论文的时候都说家庭暴力的原因是性格、心理、工作…。其实这不是根本原因,这是一种诱因,发生这件事儿,有一个“导火索”,实际上的原因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人和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而造成的家庭暴力。
 
  夏吟兰:所以为什么男性对女性的暴力比较多?是因为在性别关系上,男性无论是在文化、社会地位还是经济上,都比女性的地位高,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男性地位高,这和中国寻找配偶的观点有关,一般都想男强女弱,在这样的状态下……
 
  陈明侠:女的也这样希望,男的也这样希望。
 
  夏吟兰:所以在一个家庭关系中,男性总体上总是处于更强的位置。如果在一个家庭性别关系不平等的情况下,男性就非常希望控制女性,这样就造成了系统性、普遍性的男性对女性权力控制的状态,男性如果达不到这种控制,往往就会通过暴力的方式、行为来达到他控制的目的。刚刚陈老师也提到了,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暴力也一样,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除男强女弱外,另外还有一种观念,就是子女是父母的财产,中国人常常讲,血浓于水,再不好的父母也是父母,我打你就是为了你好。在这样的观念下,很多人会容忍,觉得父母打孩子是为了他好。咱们看的很多案件实际上是一直在打,直到把孩子打死。
 
  前两天电视、网络一直在报,国际儿童日时,一个孩子被烫得全身是伤,一直到这样(的程度),周围人也都觉得,这是他父母的孩子,最终她还是回到了她的家庭。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的社会保障不够,社会提供的救助不够,像这样的孩子绝不应该回到家里,至少得在一段时间内由社会救助,他的父母不适合做父母,应中止其监护权利。关于权力关系,除了夫妻之间的,包括对子女的,现在其实我们认识还不够。
 
  陈明侠:其实个别家庭也发生女性对男性的暴力,也是一种权力控制的关系,她要控制他,他不听她的,她更强势,她就要施暴,也许这种施暴不是打他,但也是施暴。
 
  关于权力关系的认识,我举个例子,国外做过实验,施暴者在一起时,女警察打施暴者,施暴者没人敢反抗,因为他知道她是警察。有一些施暴者喝醉酒,心理有压力,他绝不会打他的领导,有吗?你们单位里、别的单位里,有没有一个施暴者打他领导的?除非他真的有心力障碍,但他回家就打老婆,因为他认为老婆是他的,儿子也是他的,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印证,醉酒等等是诱因,但它不是原因。为什么醉酒驾车也要负责任?实际上他是能控制自己的,只是看他想不想控制,借酒撒疯,不控制自己。
 
  网易公益:听二位谈了以后,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公众也有这样的担忧,如果是导火索,比如醉酒等,可能还好解决一点儿,但像您刚才讲到的,这种深层的、权力的不平衡导致的家庭暴力,如果想要降低犯罪率,深究原因,想要解决,可能就很难完成,不知道在这方面二位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最欠缺的是什么,如何把这种深层原因让公众知晓,让他们慢慢降低犯罪率?
 
  夏吟兰:这恰恰是我们反家暴要做的事儿。
 
  陈明侠:我们反家暴网络正在做这样的事业,2000年6月成立,从成立以来,我们就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很多宣传工作。
 
  比如我们选择了形象大使,因为公众喜欢明星,王学兵和王彤作为我们的形象大使宣传“不要家庭暴力,好好爱”,要相互尊重,我们做路牌广告、电影广告,中国法学会和全国妇联一起做了电影广告。通过报纸等传媒宣传家庭中应该性别平等,应该相互尊重,不要以暴力相对。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其他一系列的项目、活动来宣传不要暴力,平等相处,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些多机构合作的项目:比如我们做了关于医疗的倡导、警察的培训、青少年培训等,这些项目的核心就是宣传应该建立性别平等的、和睦的家庭关系,从而消除暴力,达到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的前提就是性别、子女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所以我们做了很多项目促进社会的变革。社会的文化变革会导致人们各方面的提高,认识反家暴、认识性别平等的重要,从而改变社会的观念。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变革必须是社会观念的变革,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必须由政府出面干预家庭暴力,也就是我们反家暴网络推动的多机构合作干预家庭暴力具体项目的活动。我们就努力促进各个方面,比如立法、司法。在立法、执法中要有性别平等的观念,要公平公正地执法,保护受害人,制止家庭暴力,同时预防家庭暴力。
 
  网易公益:我们这个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覆盖面有多大?
 
  陈明侠:28个省市自治区。我们的网络成员,在北京的就有120多个个人成员,全国有67个团体成员,包括各级妇联组织,全国妇联的权益部长是我们的特约顾问,有些活动要和他们联合,共同宣传。还有法学会下面的机构,也有检察院系统的机构。我们最小的成员有一个派出所,或是针对妇女的服务机构,都有。
 
  网易公益:刚才您提到反家暴网络除了要改变大家对家暴的观念之外,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司法、立法,夏老师可以谈一下现在的法律对于家暴的限制在哪些地方、什么地方还欠缺?
 
  夏吟兰:我们网络(中心)在2000年成立,在2001年时《婚姻法》就把禁止家庭暴力写入法律中了,到了2005年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时,又把禁止家庭暴力写入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后来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也都对禁止家庭暴力做了明确规定。除此之外,《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上都对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所有家庭中弱势群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禁止家庭暴力其实在我们的法律中是有明确规定的。
 
  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怎么禁止家庭暴力、什么行为属于家庭暴力?目前的司法解释里有规定,但以我们对家暴的研究来看,司法解释里的家庭暴力强调的是身体上的暴力,以及由身体上的暴力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我们认为家暴的范围应该规定得更广,刚才陈老师也提到了,家庭暴力的形式就有四种: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现在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需要制定一个全国性的、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从网络来看,我们正在推进这个立法,将来是有可能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的。
 
  网易公益:法律的制定对于制止家庭暴力是非常具有权威意义的行为,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家庭暴力有它特殊的地方,可能因为施暴和受暴双方关系一般比较亲密,可能是夫妻双方,可能是父母和子女,但这样会造成一个问题,受虐者因为这种关系比较难及时求助,或者是考虑到这种关系而难以启齿,可能会造成家庭暴力(的情况)更加恶化,你们可能也遇到了这样一些实例,这也是让家暴不能公之于众、受虐者及时得到救助的非常困难的现象。不知道在这方面,两位专家有什么意见?如果有一些实例,可以跟公众分享。
 
  陈明侠:这种情况当然存在,当我们的社会宣传还不够时,作为妇女来说(遭遇了家庭暴力)就是忍受,儿童更是这样,父母打儿童,天经地义,丈夫打老婆也是天经地义。因为中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说,老婆不打,三天上房揭瓦。这种文化、这种观念、这种性别不平等造成的问题是存在的,妇女往往在受到暴力之后就是忍受再忍受。举个例子,一位姓郑的女士遭受暴力十几年,家里在农村,做小买卖,种地,都是她干的,但她仍然遭受暴力,丈夫稍有不顺就要施暴,这个妇女就一直忍受,直到十几年后她的脾被打破裂了,同时腿上有一条这么长的,缝了十几针的大口子,这时她不得不求救,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才找人给予她帮助,最后省妇联出面解救了这个妇女,同时这个妇女的丈夫也得到了法律应有的审判,入狱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妇女才得救,这是一个例子。她是得救了,现在也站了起来,也是我们网络的志愿者。她去说服别人,当妇女第一次受暴时就应该站起来,不应该忍受下去,这是一个遭受家庭暴力的幸存者。
 
  当妇女因为(传统观念)的文化迫使她忍受,政府多机构部门干预合作不够的话,她求助无门,就会发生以暴制暴现象。有一个说法是“受虐妇女综合征”,在妇女受暴以后男人可能会请求她的原谅,说我爱你,我们要好下去。过一段(妇女)又挨揍,以后越揍越厉害,会发生这种情况,当她求助无门长期受虐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以暴制暴”,实在忍受不了了她就会杀夫,往往都不是在男人打她的时候发生的,因为两个人的力量不形成对比,很可能是在他睡着、喝醉了,或是强奸她以后,她想办法把他杀死或毒死,就发生了“以暴制暴”,这样的结局无论对谁都是很残忍,很不利的。
 
  夏吟兰:我也看过一个案子,一个将近70的老太太,老头儿打了她一辈子,她打了他一棍子,就这一棍子把老头儿打死了,她剩下的余生就在监狱里度过了。这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对于家庭暴力,司法必须及早介入。
 
  陈明侠:立法要规定,司法要介入。
 
  夏吟兰:我们也在推进对家庭暴力的保护力度,当一个妇女受到家庭暴力时她应该求助,在求助的过程中如果法院发现暴力非常严重,必须制止,就可以发一个“保护令”,第一是要求施暴者停止暴力;第二,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要求施暴者离开家庭,你不能在家里待着,可以去别的地方,去任何地方。但你要离开受暴者(一段距离),有人说200米,有人说50米,要拉开一定距离,不在她的活动范围之内,确保施暴者和受暴者(之间的距离),使双方可以相对地不接触。
 
  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方式,庇护所,现在全国已经有一些庇护所了,全国妇联也一直在推,包括七部委颁布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文件,按照七部委的文件,民政部也有责任自下而上的在各地推广庇护所。当妇女遭受暴力时,她要远离暴力,我觉得这特别重要,不能说我(遭受了)暴力,找到公安机关或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可能会对施暴者警告训诫,所谓训诫都是口头的,“你这样做不对,下次不要这样了,回去吧。”这样使得妇女还要继续在那个环境中忍受暴力。很多受暴者,她不愿意说出口是有多种原因的,也不能光指责妇女,你就愿意忍着。救助无门,还有一个就是这种文化需要改变,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说出来?她不愿意说出来是因为自尊心受不了,我挨打是因为我做得不好,饭没做好,丈夫没伺候好,妻子做得不够好,这是一种内化的传统文化。第三,她觉得她说出来,别人也都会认为她做得不好,这种环境会使得她不愿意说出来,我们要做的恰恰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理念,你挨打不是因为你做的不好,而是因为这种社会的环境、这种权力关系,使得你处于这样一种不利的地位。
 
  现在我们的网络在做着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变这种观念,包括推进立法和司法。
 
  陈明侠: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宣传工作,去年、前年一直到今年,我们都在高校做这个工作,今年北京市高校已经建立了“首都高校反家暴联盟”,这个联盟提出一个口号“好好爱,不要暴力”,这个行动使得年轻人都起来了,年轻人在一起时,做朋友也好、做恋人也好,不能有暴力,要互相尊重,要改变这种文化传统。所以我们说,反对家庭暴力、反对夫妻暴力,立法、司法很重要,同时,社会的宣传、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很重要。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还做了男性参与……
 
  网易公益:这也是我接下来想问的问题。
 
  陈明侠:如果有更多男性和我们一起反对暴力,就会使更多的受害妇女得到救助,而且更好地预防家庭暴力发生,全面地工作吧,就像她刚才说的,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的工作。
 
  网易公益:男性加入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我们更多提到的都是关于女性和弱者的救助,强者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观念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不知道反家暴网络特别做了哪些工作,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或者是,如何让更多男性加入到网络当中来关注这个事情。
 
  夏吟兰:我们的网络有一个“男性参与”项目,白丝带活动,每年都会在白丝带活动时邀请男性参与,让他们理解家暴的根源是什么,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暴力是所有人,包括男性,都应该说“不”的。
 
  另外我们今年搞了一个男性心理咨询师的项目,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施暴者大部分是男性,其实家暴本身对施暴者来讲也是很痛苦的,你看了《不要对陌生人说话》,受暴者肯定很痛苦,这毫无疑问,但施暴者打人以后其实也会忏悔,不应该打人,我怎么失控了?所以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要改变他们的心理,改变这种权力关系的观念。
 
  另外还有一个,是目前我们反家暴网络还不能做的,就是矫治,除了一般的心理辅导,甚至精神治疗之外,可能需要一种强制矫治,通过矫治使得施暴者改变他的行为模式,让他明白,这样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这样的方式使得他生活更痛苦。我觉得人们所有的追求、所有的努力,最最根本的一个目标其实就是生活幸福,我们怎么能够达到生活幸福的目标?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进,可以使得男性来理解实施家庭暴力的后果是什么,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陈明侠:我们的网络在做的时候很关注这个问题,所以在网络之初,2003年左右,就把国际上最初建立白丝带的发起人请到了我们的网络,和我们网络一起组成了一个男性参与小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广泛开展活动,河北省、湖南省等很多地方都开展了男性参与的签名活动,我是男人,我对妇女绝不施暴。几乎每年我们都要搞这样的活动,使更多人参与。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专业团体的男性团体也进行相应的反家暴和性别平等培训,和他们一起做咨询工作,做受害者的咨询工作,更做施暴者的咨询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试点,这些试点有一些项目,把施暴者组织起来做心理咨询,除了刚才说的“强制矫治”之外还做心理咨询,在做心理咨询时我们不叫“施暴者培训小组”,而是“幸福家庭小组”,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男性参加到反家暴的队伍里来,所以我们的反家暴网络,包括北京丰台社区里一些男性志愿者,自己原来就是施暴者,但最后他走上了志愿者的道路。
 
  男性参与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对男性领导的倡导、宣传,对男性公检法司人员的倡导,也包括对一般公众的倡导,还包括对一些有过施暴行为或有施暴倾向男性的辅导。作为男性来讲,他们的参与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有形象大使,也希望通过和网易一起发动更多男性参与反对家庭暴力的行动,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行动,因为这是使我们走向幸福对岸最重要的办法,也希望以后我们能有更多合作。
 
  广义来讲,其实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只妇女,男性也是受害者,施暴者本身也是受害者,这是从整个历史发展长河和人类性格发展长河来看的,所以大家都应该反对家庭暴力,从而实现性别平等和家庭幸福。
 
  网易公益: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刚才跟二位老师谈了很多家暴问题的根源,如何更深层地解决这个问题,还谈到了男性参与,最后请二位通过我们的网络告诉更多受害者和施暴者,在遇到(家暴)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在第一时间解决,求助哪些相关机构比较容易,或者是去哪些机构寻求心理辅导。
 
  夏吟兰:一旦发生暴力,受害者要做的事,第一,打110,其实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一旦你挨打,或是在一个暴力环境里,非常紧张,马上可能被施暴了,那你要做的就是打110,告诉警察,我遇到暴力了。因为现在很多省都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热线,直接接到110里,一旦收到(举报),警察会第一时间赶到你家,在赶到你家之后警察会做出警记录,如果你起诉到法院,这些记录都是非常好的证据。如果你没有及时打110,已经挨打了,那你要做的是什么?赶快去医院诊疗,诊疗记录也是非常好的证据,医生也许不会出家庭暴力的证明,但他会记录你有什么样的伤口,这些诊疗记录都是非常有力的家庭暴力证据。
 
  如果这些都没有,家庭暴力有一个理论叫“家庭暴力循环”,这次他打你了,向你忏悔,写保证书,要永远对你好。但“蜜月期”一过他又会打你,前面讲的,一旦你遭受了家庭暴力没有及时搜集证据,而是忍了,那你要对下一轮家暴有心理准备,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向受害的妇女或男性(提示),当你遇到家庭暴力时,当你之前没有做这些准备时,可以为下一次发生家暴时做这样的准备,当然,我们不希望家暴发生,但其实这就是一个规律。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你要想,这事儿怎么办,需不需要去法院起诉,要不要让他被绳之以法,民事诉讼里一般包括停止侵害、损害赔偿,赔礼道歉等,如果是严重的家庭暴力,你当然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如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他五日,并且罚款。还可以要求对施暴者按照虐待罪、遗弃罪等承担刑事责任。
 
  实际上我们的法律对禁止家暴是有一些规定的,作为受害者,要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如果受到伤害比较重,又确实不愿意找警察,也可以找妇联,娘家人嘛,比较亲切一点,可以到妇联、也可以到居委会,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家庭暴力庇护机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途径的。
 
  还有很多热线,我们反家暴网络编了一个“没有暴力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权利”的小册子,在这个小册子里,我们把所有的热线和求助机构做了列表,按照这个表格,我们会找到相应(的求助机构),比如你在北京某地区,这个地区有什么救助机构,还有所有的省级机构,网络能够找到的机构都列表了,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司法途径等保护受害人的基本权利。
 
  陈明侠:这个小册子可以通过反家暴网站(找到),网易上也有,去查这些资料的出处,同时也可以到我们反家暴网络寻找资料。
 
  网易公益:谢谢二位老师,听你们普及了很多反家暴的知识,希望今后家暴发生率越来越低,像二位所说的,每个家庭都更加和谐和幸福。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网易 )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