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雾霾红色预警在11日取消,还是托了冷空气的福。民众自嘲点燃话题,政府部门却应该思考更多。空气问题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走进我们的视野,因此才会有16年前《北京晚报》那个头版标题——“绝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数十年来,经济发展腾飞,科技文化事业相对繁荣,空气污染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总体上反而愈发严重,这实际上与割裂了环保问题和其它发展问题的联系有关。
空气污染问题不仅仅是气候问题,它与经济发展结构失调、能源结构单一、城市建设不合理等问题相关。经济学家科斯早就指出了经济发展外部性的问题,污染正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我们的经济成果如果没有将其作为巨大的成本纳入考量,可能会有一些企业生产给社会带来负的福利。简而言之,可能有些企业生产了一个单位的社会价值,却牺牲了两个单位的环境价值,但后者没有算入,就以为“赚到了钱”,这实际是缺乏远见的行为。
如果我们认同“空气污染不仅仅是环保问题”这个共识,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仅仅依靠环保部门去落实工作是低效的。能源、技术、企业工商等,如果不联动发力,治理情况恐怕不会乐观。
同样的,如果我们承认人类居住在同一个天空下,就有必要承担更多的地区共同责任(北京的污染不能只谈京津冀),甚至国际共同责任。这不仅是大国战略的落实,也是对公民的负责。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国内压力显然大于国际上的政治压力,13亿公民的健康不应该被当作任何筹码。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