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媒体观点
早该拔掉手机软件“钉子户”
2015-11-26 09:45:58    羊城晚报

   购买一个手机,要附带引来一个或几个软件家族。这些软件的七亲八戚还常常赖在你的手机里,赶都赶不走。

 
  这种情况是手机厂家或经销商制造的。手机本来只要装一些通讯和上网的必备软件就可以了,但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热情地为用户加装这么多让你无法卸载的软件?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在软件加装上,也可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加载”。厂家预装软件,并非他们热情过度,而是暗藏了买卖。软件运营商为了推广软件,会与手机厂家、经销商等合作,预装了他们的软件,就会给厂家或经销商以一定的回报。
 
  手机被预装许多无用的软件,往往造成机身内存(ROM)缩小,运行内存(RAM)紧张。如今的手机内存尽管在不断加大,但一般手机的存储内存多是16G,运行内存只有2G,并没有太多的加载空间。
 
  手机现在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还是照相机和摄像机。照片和视频要占用很大的内存,很容易让16G内存的手机仓库满仓。而手机软件大多会自行启动,这将挤占运行内存,让手机速度受到影响。
 
  一些略懂技术的用户为了给手机减肥而试图卸载预装软件,却发现许多软件是无法卸载的。一些技术水平更高的用户就自行获取管理员权限(root权限)以便卸载软件,但手机厂商又以用户私自获取root权限为由拒绝保修。
 
  尽管私获root权限也存在风险,但不卸载流氓软件的风险更高:前些天,广东顺德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手机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流量,耗费1100多元上网费。经过技术人员查验,发现异常流量是由手机内某款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产生的。
 
  这意味着一些“软件钉子户”不但占用内存,还像窃贼一样藏在手机里偷东西!
 
  正因为卸不掉的预装软件给用户造成诸多的困扰,去年10月,广东省消委会携手全省21个地级市以及顺德区、横琴新区消委会,联名向国家工信部“上书”,建言工信部能重视和回应消费者的诉求,加大对手机预置软件市场的整治和规范,推进手机预置软件自由卸载。
 
  这种建言最近得到工信部的采纳。据羊城晚报昨日报道,工信部近日起草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必须可卸载。
 
  强制安装的软件“钉子户”早该定规立法拔除了,但我们的管理与法律还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除了手机上的流氓软件之外,电脑里捆绑安装、静默安装和欺骗安装的流氓软件更是比比皆是,迄今却不见相关部门出台惩治措施。
 
  在电子网络产品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利用新技术侵权和犯罪已成为社会的显患,仅有工信部应对手机预装软件的“暂行规定”,显然无法管束众多的“电子流氓”,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法规及时跟进。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