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媒体观点
民营企业成社会公益慈善主力军
2015-09-21 15:47:34    中华工商时报

   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日前在深圳开展。本届“慈展会”共接到资源对接项目申请2588份,截至今天闭幕,共有623个项目实现资源对接,对接总额达122.53亿元,与第三届“慈展会”相比,本届公益慈善对接金额增幅达141.24%。

 
  民政部部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李立国在出席由全国工商联承办的“善商发展与全球减贫”主题研讨会上表示,“慈展会”办得一届比一届精彩,已成为我国慈善资源交流对接的权威平台和公益慈善领域的年度盛会,正朝着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一流展会目标迈进。李立国表示,紧紧围绕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开展慈善活动,是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的殷切期望,也是慈善界共同努力的任务。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要进一步发挥企业优势,释放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活力,把慈善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要选择突出困难对象和事项,发挥企业独特作用;创新参与途径,形成多样化慈善参与方式;规范慈善运作,以诚信透明赢得社会认可;加大政策支持,激励更多企业向善行善。
 
  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慈善事业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届“慈展会”以及本次主题研讨会的主题,都突出了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希望参会的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快推动公益事业的跨界合作、创新发展,让大爱深驻人心,让慈善造福社会,为助力扶贫济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在研讨会上表示,公益慈善是民营企业家打开精神事业的一把钥匙,要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事业观,将公益慈善事业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将社会利益真正融入到企业职能中,围绕培养企业核心能力和社会认同,探索有效行善途径,形成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
 
  民营企业在完成财富积累阶段后,开始思考义利兼顾、扶危济困、反哺社会的意义。据《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953.87亿元,企业捐赠占72.37%,成为我国捐赠的绝对主力,其中,民营企业捐赠占企业捐赠的51.06%。捐款前三位的企业有两家是民营企业:海航集团85.1亿元、大连万达集团4.38亿元。捐款前三位的企业家中有两位是民营企业家,党彦宝捐款11.53亿元,许荣茂捐款3.7亿元。民营企业成为慈善捐助的主力,社会公益慈善的主力军。全国工商联长期致力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1994年,组织刘永好等10位民营企业家倡议发起光彩事业,21年来,秉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参与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公益的知名品牌。截至2014年底,中国光彩会实施扶贫项目近6万个,实际到位资金9371.8亿元,培训人员986.9万人,安置就业1246.9万人,带动脱贫2160.5万人,各类公益捐赠总额达到1893.9亿元。
 
  谢经荣认为,一个企业如果能生产优质的产品,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客户、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企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一个好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除生产优质产品和提供良好服务外,还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履行社会责任,这种企业会得到大家的好评,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除了做到前两点外,还有更高的追求,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存方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努力促进世界更加美好美妙,他们的产品受到大家的喜爱,这类企业会得到大家的尊敬,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谢经荣表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国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将继续用好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等载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回报社会。我们要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事业观,一方面将公益慈善事业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将社会利益真正融入到企业职能中;另一方面要围绕培养企业核心能力和社会认同,探索有效行善途径,形成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提升行善效率,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慈善文化,打造良好商誉,树立公众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