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百家争鸣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级再提升
2015-09-22 18:13:57    解放日报

   “《上海市贯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出台经历了无数次讨论,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先后召集了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县文化管理部门、基层文化机构、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类社会组织、普通市民等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同时,根据《实施意见》所涉及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数易其稿,才有了今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公共文化研究室主任郑崇选全程参与《实施意见》起草,他认为《实施意见》为上海“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确立了制度保障,同时也是上海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施工图”。

 
  通过《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能级将会有大幅提升。
 
  均衡发展,保障特殊人群
 
  今年年初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实施意见》就进入酝酿策划阶段。郑崇选认为,上海《实施意见》的起草既充分考虑了两办《构建意见》全国层面的普遍要求,又充分反映了上海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和亮点,同时也对上海经过探索形成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制度化的总结和提炼。《实施意见》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提出“文化配送重点向远郊地区和新城、大型居住社区等人口集聚区倾斜”“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主要用于群众文体活动,重点向远郊地区倾斜”,“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来沪务工人员、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
 
  《实施意见》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也提出了要求,通过社会主体有效参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合力机制,让资源渠道变得更为丰富和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则是郑崇选眼中《实施意见》又一亮点: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和旅游景点、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工作,运用网络传播、新媒体集成管理、云服务等技术,构建公共文化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数据库,搭建“文化上海云”平台,意味着市民不仅可以在实体的公共文化设施中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还可以体验到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大大提升了各个群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程度。
 
  郑崇选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效能的提升,较为彻底地解决需求得不到反馈的问题”。《实施意见》中,积极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则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培养市民积极的文化消费习惯,在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进而通过市场手段满足更为多元的文化需求,这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设施提升,群众参与提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蒯大申认为,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设施会有一个很大提升,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上海戏曲中心、上海少儿图书馆新馆等建设,都是广大市民盼望已久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更是上海迈向国际文化大都市进程中的标志性设施,一定会成为上海未来的文化地标。
 
  他还表示,基层社区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上海《实施意见》提出,“在基层社区公益文化机构运行中建立群众参与的民主决策、需求征集、反馈机制,促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就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环节。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提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社会整合功能”,“培育和增强群众的社区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发挥社区文化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整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在蒯大申看来,这体现了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通过公共文化活动增加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合作,促进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增加相互信任,构建交往网络,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实现基层社会的整合,然后再通过社区之间的文体比赛、参观交流,扩大社区的交往网络,这样就为更大范围的区域社会整合提供了可能。”
 
  标准量化,考核有了依据
 
  《实施意见》制定了“上海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对于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都给予量化规定。浦东新区塘桥社区文化中心主任罗建川参加意见听取会时,对标准出台举双手欢迎,他认为按照实施标准来,年度考核比以往简单很多。标准要求“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天向公众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个小时”,他觉得,“这就有了量化指标,如何去做,心里更加有谱。”
 
  在罗建川看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反馈机制也在不断修正,“原来演出公司来塘桥配送沪剧,让活动中心主任等打分,老实说,大家同在文化单位,总有面子情。现在变成随机让观众打分,分数更加客观公正。”《实施意见》配套政策,也让他看到了基层文化发展动力,“有了合格的社会主体目录;明确活动中心分成全包、半包、自主三类营运模式服务;市区两级配送机制兼容并蓄,不再‘打架’,全都是利好政策。”


责任编辑:bj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