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热点聚焦
医者·匠者·仁者 —— 记著名唇腭裂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中华慈善总会“微笑列车”项目专家组成员尹宁北
2024-07-17 21:48:0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李济慈)“在唇裂修复手术中,我们主张重建3组张力带的三维结构,在张力线方向上恢复肌肉在三维空间的连续性。通过张力带的重建,可将肌肉的正确占位和适宜的牵张力量予以恢复,由此可得稳定而良好的鼻底、鼻坎、鼻翼修复效果,甚至可重建人中沟和人中嵴的细节形态……”

  阅读这段文字,倘若不是开宗明义的“唇裂修复手术”,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它和嘴唇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正是尹宁北教授向笔者展示的课程讲义的一部分。



尹宁北教授
 

  接到中华慈善总会“微笑列车”项目组关于采访尹宁北教授的任务,不知为什么,笔者最先想到的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年代久远,基本已忘却了。百度后得知,它依旧还是那样的开篇:“命Px(1,2)为适合下列条件的素数p的个数:x-p=p1或x-p=p2p3,其中p1,p2,p3都是素数……”这一串“天书”般的文本被徐迟写得津津有味,不仅令读者感到新奇的迷惑,大概就连作者也是如入雾嶂,传达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朦胧美感”。或许,他能察觉到一种文字高手眼中“数字之美”的神韵。

  尹教授如数家珍般的周到讲解,所展示的都是活生生的血肉结构,而非枯燥抽象的数学逻辑,可以让人直观看到患者术后奇迹般的变化,也让笔者理解了每个人的嘴唇并非薄厚大小的区别,而是在于它们背后无比复杂的神经血管肌肉系统。它们结成一个整体,决定着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在尹宁北的专业里,一个微笑绝非嘴角一翘那么轻易,而是有着类似哥德巴赫猜想中貌似简单的“1+1”背后所蕴藏的全部深意。更何况,他所面对的是生来残缺的唇腭面容,不仅要深研苦索难度极大的修复术,还要涉及更为复杂的伦理与人性、道德与良心议题。

  最初见到尹宁北的名字,是在中华慈善总会“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20余年积存下来的众多资料中。在“专家与治疗”部分,时时会出现“尹宁北”和他的“肌肉张力带理论”。正式接触尹教授还是2023年10月在湖北武汉召开的“微笑列车”专家组会议上,他给人的印象较深——惯于沉默,但凡开口则必语出惊人。比如,饭桌上他高谈阔论“人生两界论”。他说:“人生可分两界,一为市井,二为江湖。 前者追求的是生存,后者追寻的是价值。身在市井以物置物、以名置名;身居江湖以酒换酒、以情换情……”

  尹宁北于1986年始就读华西医科大学颌面外科,自此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一帆风顺。1994年起,他参加工作,从进修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直到成为一院之长、业内技术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练成一柄“手术刀”和一道出神入化的“刀术”,在唇腭裂修复术的偌大“江湖”有他的“贺号”与“传说”。
 


尹宁北教授在学术讲演中

 

神奇柳叶刀 完美“雕塑刀”

  北京西山八大处33号,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尹宁北就职于此。中心始建于1957年,被业界普遍视为中国唇腭裂治疗的发源地。中心创始人宋儒耀教授也是我国唇腭裂修复领域的奠基人、中国整形外科的缔造者。2006年,尹宁北接任中心主任一职,带领一支年轻团队秉承前辈衣钵,沿着前辈足迹走上新征程,接续创造一个个“妙手绣春”的奇迹。

  屈指算来,尹宁北从事整形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已近30年。他所擅长的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总体设计、唇鼻部外形塑造、腭裂语音手术矫正、面部骨骼发育畸形手术以及各类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也已臻于化境。他主刀完成的唇腭裂序列手术、各类面部及躯体整形美容手术逾千例。他首次揭示了腭裂术后腭裂隙内自发骨组织形成现象及规律,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专业杂志。基于对唇裂畸形形态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他独立创建了一套全新的唇裂及唇裂术后遗留畸形手术模式,弥补了传统术式的诸多不足。

  握了半辈子手术刀的尹宁北始终坚信:唇腭裂孩子的存在只是造物主的一次恍惚,而他就是修正与弥补这一个“疏忽”的那个人。他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这些孩子都能最终成为对生活有信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0年前,我国唇腭裂手术的通行理念还是“割补缝之”“越快越好”。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唇腭裂治疗多停留在基本修复缺损的层面。那时,尹宁北在整形外科医院正是以“快刀”闻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要做8台手术,孩子们拆线的时候颇为壮观,8个孩子就像弹夹一样排在一辆推车上,直接推进手术室拆线后再推出来。”

  不知从何时起,“快刀”尹宁北渐渐慢了下来。他发现单纯缝合关闭裂口的方法往往并不能令人满意,离自己心目中趋于完美的要求更是有着不小距离。尹宁北开始思考让手术刀和针线不再作为简单的工具,而是能与心灵沟通、契合的一个有机整体。“缝合裂口并不难,但如果想把手术做得精到,就不只是针细一点、线细一些这么简单的事了。”他说道,“唇裂修复手术是一件需要灵魂参与的事。”

  雕塑大师罗丹的话世人早已耳熟能详——“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唇腭裂修复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发现与塑造?更何况,尹宁北面对的是活生生充满血肉经脉的“雕塑”,远非泥胎石膏金属。

  从此,尹宁北不再追求“快刀”,而是潜心研究刀锋之于生命体的“默契度”与“亲和力”。正是因为有了“灵魂的参与”,尹宁北才练就了日后的一手“刀术”,其刀功之精准不仅在于“准”和“好”,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美的发现”与“美的实现”。

  尹宁北常教导学生们要培养并具备“见他人所不见”的功力,进而树立“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理念。“当大多数人还在信奉‘眼见为实’时,你们要成为那个‘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更成为引导尹宁北团队成功建立全新整形外科理论的基础。

  “眼见”只是认识事物的第一层次,而更高的层次是“洞见”,是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下一个状态,即人们相信将会出现的状态。尹宁北的眼睛恰恰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样貌。

  自然,任何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都需要以临床实践作为检验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尹宁北的“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生”技术能够准确重建人中嵴、人中窝、唇峰、唇珠、鼻槛和鼻翼等修复难度较高的细节结构,更有意义的是,力学平衡的重建对唇鼻正常发育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有效减少了畸形矫正后的复发症状。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重建肌肉的固有张力系统,而它的前提又是重建后的肌肉具有正常功能。手术如有操作不当,造成的术后肌肉缺血或神经支配丧失都将直接影响其功能状态。因此,术中神经和血管的保护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尹宁北和团队对人体唇鼻部肌肉血管神经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精微的研究,获得了高质量的解剖学证据,并结合具体的肌肉瓣设计,基本确定了手术操作的危险区与安全区,进而保证了重建肌肉的功能恢复。

  目前,基于这一理论,已有近40种新创整形外科手术技术被开发出来,解决了许多国内外临床上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临床实践。2017年、2018年,尹宁北凭借这柄“妖刀”在全国整形美容与修复手术演示大会上两次蝉联冠军,吸引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教学医院派人前来观摩进修,行业同仁对他赞誉有加。
 


尹宁北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中

 

见人所不见 信己所坚信

  正如唇腭裂患者的存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也是自古有之。远在西晋时期,史书便有“割而补之”的记载,成为有证可考最早的唇腭裂修复手术,也由此奠定了千百年来唇腭裂的治疗理念。如今,1700多年过去,尽管唇裂修复经历了各种设计改进,目前以“皮瓣旋转推进”原理为代表的术式已达到较高修复水平,但仍未脱离“割”与“补”的传统思路。1975年,德莱尔(Delaire)医生提出唇裂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的观点,强调术中对口轮匝肌进行连续性修复,成为唇裂修复史上里程碑式的跨越。但由于对口轮匝肌结构认识有限,单纯恢复唇裂肌肉的大致连续性仅部分提高了唇裂修复的效果,对细节的修复仍显“力不从心”。近50年来,尽管功能性修复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并广为接受,但人们并未把肌肉功能性修复与唇鼻形态的细节重建联系起来。由于治疗效果未出现质的飞跃,这一重要概念也未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

  经过长年基础医学与应用技术的跨界研究,尹宁北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肌肉张力带理论”,将唇裂修复手术从机械外科模式提升为“生物力学仿生外科模式”,一举解决了国内外唇裂修复的许多难题,被业界评论为“中国医学领域罕见的原始理论创新”。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经过对唇鼻肌肉坚持不懈进行基础研究,尹宁北和团队根据逻辑关系建立起了“肌肉的解剖学—三维组态模型—生物力学模型—有限元分析—临床验证”这样一条完整的科研证据链,肌肉间复杂的张力线结构终于被“看见”并被重塑。据此,按照生理状态下的张力线特点对唇裂患者的肌肉进行重构,便能够实现形态和功能的同期修复。这一术式及相关理论显著提升了唇裂及其继发畸形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唇腭裂治疗领域引起极大反响。

  其实,世间的技术都是基于苦学苦思与勤能通神的练习。它们通常不为人知,因此才为人称奇赞誉。
 


       尹宁北教授(左)与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邓永俭(中)在医院看望接受“微笑列车”项目资助的唇腭裂儿童

 

善人有善心

  倘说人世间的欢乐多由痛苦塑造,那么唇腭裂患者的微笑就是由双重的痛苦“合塑”而成。当尹宁北想到患者无限渴望而又难以企及的微笑、那些难以忍受又必须饱尝的痛楚,他深感自己职业的分量与使命的价值。每一例成功的手术就是在患者与家人的命运里投下一道光明、布施一道福音,让他们的生活有如新生、胜于再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正是一个选择去改变他人命运的人。

  在尹宁北心里,那些印象最深的手术并非成功的手术,而恰是危险艰难的手术;印象最深的患者也并非触目惊心的残缺,而是那些残缺背后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

  曾有一个刚刚满岁的腭裂患儿接受了尹宁北的手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然而术后患儿突然染上感冒转成发烧。当时,整形外科对患儿感冒发烧的处理尚缺乏经验,连续高烧使患儿抵抗力下降,导致手术切口感染,出血不止。尹宁北和同事们当机立断,紧急联系儿童医院,让患儿住进ICU,终于将孩子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从此,尹宁北和同事们汲取教训,加强了对患儿术前术后的严密监控。

  10年前的某天,当一位来自青海玉树的唇腭裂女孩站在尹宁北面前时,他心生诧异:孩子的嘴唇似乎曾做过手术。在尹宁北的询问下,女孩母亲终于道出实情。由于家境困难,孩子的病一直没有机会得到治疗。几年前,心急又心疼的母亲自己动手,在女儿唇上狠切两刀,然后用针线将血肉缝合起来。她的话令医护人员震惊,而尹宁北却深深理解这位母亲——如果没有办法治疗,缝起来总比暴露着好,至少可以解决吮吸漏食问题。

  还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唇腭裂老人前来寻医修复。大家心想:老人这样生活了几十年都没想到治疗,何以现在突然想起手术呢?老人说,儿子终于谈了个女朋友,他怕人家看到他的样子,这门亲事会“黄”了。他说:“孩子大了,找户人家不易……”

  那些经尹宁北之手治愈的唇腭裂患者,尽管他常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那一张张曾经破损、术后完好的样子常以重叠对比的方式烙印在他的记忆之中——

  山东禹城的郭女士是一位龙凤胎妈妈。她的女儿慧慧的重度唇腭裂让全家坠入无底深渊。因为家庭困难,无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她只能抱着一线希望向当地电视台求助,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帮扶。通过一路爱心接力,慧慧终于被送到尹宁北的无影灯下。通过尹宁北精准的“刀术”,慧慧脸上终于第一次绽放笑容,她的生活与未来由此改变。

  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小多杰在成为一个快乐的男孩前还是一个孤僻的唇腭裂患儿。在慈善组织的悉心帮助下,小多杰辗转来到北京,接受了尹宁北的手术。当小多杰手术成功顺利出院,他终于可以抬起头来,一家人心里的石头也倏然落地。

  山东“草根歌手”张家成的女儿昕昕患有先天性唇裂。早年的拮据生活让孩子的医药费成了险些压垮这条汉子的一块顽石。张家成是个为了梦想不惜一切、为了正义敢于献身的人。他曾为保护两名女生勇斗4个歹徒,面部留下了触目的伤疤。他的义举感动了社会,不仅自己得到治疗,女儿也获得了爱心企业的资助。尹宁北主刀为昕昕成功完成了修复手术。面对女儿修复好的容颜,张家成流下了所有坎坷挫折都不曾让他涌出的泪水。

  对于唇腭裂患者,年龄越大便越难治愈。遇见尹宁北时,张世玉已是15岁的大男孩了。小世玉刚刚出生便被亲生父母狠心遗弃,是“姐姐”张世琴从医院的垃圾箱边将他捡回家,求着父母收养他。1岁时,养父母只是找医生对小世玉的嘴唇做了简单的“缝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嘴、鼻都发生了病变,如果在18岁前还不能修复,就意味着他几乎失去了治愈的可能。尹宁北对小世玉的面容进行了全面的补救与改造,由里及表、由内而外地重组了他嘴里不同方向的肌肉纤维,将他从绝望的困境中挽救了回来。

  人皆言“医者父母心”,谈到唇腭裂手术,尹宁北对自己和团队同事的要求是:手里有刀,眼里有光,心里有爱。“如果只盯着什么手术赚钱我就多做,什么手术无利我就少做或不做,那样的人生看似‘丰盈’,实则可怜。我以为,人这一生总要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就是那些能够证明你曾在世上存在一回的事情,让世界因为有了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尹宁北说,“面对纷繁的生活,有时候你成为什么并不重要,而你决计不成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本版图片由尹宁北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