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新质动能 开创新发展格局
为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贡献慈善力量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 吴前进
慈善公益报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慈善组织如何履行新时代慈善事业使命,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陕西慈善工作实践。
一、这几年陕西慈善工作的积极探索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全省各级慈善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紧密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行慈善职能使命,以慈善募集为基础,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创建幸福家园为抓手,以召开慈善大会为引擎,以数字化建设为动力,以组织建设为保障,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探索,新业态引领,持续加大慈善募集与救助力度,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积极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参与社会治理,全省慈善工作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幸福家园建设开创了助力乡村振兴慈善工作新格局。
从2020年开始,我会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建设号召,创新设计了以“五个一”为内容的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
此工程经榆林、长安两场观摩推进会后在全省掀起了建设高潮。目前已有6533个村和社区投入创建活动,线上线下募投村社慈善互助金逾10亿元。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2600多个,儿童之家、村民文化活动中心3280所,直接关爱老人、儿童35万名。发展慈善志愿者30万余人。这一工程以创建村、社慈善工作站把慈善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以募设村社互助金开发乡情资源促进共同富裕;以创办慈善关爱中心为孤独老人提供餐饮、帮扶困难群体;以践行慈善公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以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慈善义工服务。从而在村、社(区)打造了一个居民参与、社会帮扶、文明自治、友善互助的幸福家园,开创了新时代慈善巩固脱贫成果,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新格局,是迄今为止陕西慈善募集量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慈善项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被誉为新时代的“希望工程”,去年荣获民政部第12届中华慈善奖。
(二)区县慈善大会的召开打造了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
脱贫攻坚战役之后,慈善组织如何动员经济成功人士践行第三次分配先富帮后富?通过发动淳化县召开慈善大会我们找到了答案。为此我们将淳化县的慈善大会固化为一种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目前全省已有淳化、韩城、临渭、镇安、旬阳、潼关、神木、长安、凤县、定边、榆阳、周至12个区县召开了慈善大会,募集善款总额达到21.5亿元。慈善大会的召开对于慈善事业发展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奠定了当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慈善公益生态大提升。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推动机制,把慈善事业纳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支持发展;二是慈善理念大传播,激发了社会慈善热情与活力;三是社会爱心大汇聚,为促进共同富裕汇聚了慈善资源;四是第三次分配的社会大实践,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了富而有爱回馈社会的平台;五是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大格局。实践证明,慈善大会是慈善文化的传播机,是慈善募集的发动机,是慈善公益生态建设的加速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也为新时代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
(三)线上、线下并举,开发新质动能,形成了慈善募集新业态。
慈善募集是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我们线下、线上双线并举建立全员募集机制,千方百计开发慈善募集新动能。首先是以互联网慈善为驱动,发挥“小额大众”的优势焕发社会大众慈善热情。去年,我们会同市、县慈善会成功举办了“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腾讯“9.9公益日”三场网络众筹公益活动,466万人次爱心捐赠,全年累计线上筹款5.2亿元。8年来省慈善协会在互联网公益平台推荐项目5000多个,网筹善款20.5亿元,爱心捐赠者达8000万人次,打造了数字慈善新业态。与此同时,线下募集稳中有升,巩固老善主,开发新善源,拓展了六大募集平台,去年省会全年募集款物价值10.0066亿元。
(四)联动抓落实、工作到基层、推动慈善项目“三化”建设。
慈善工作的成效通过项目效益体现。这两年,我们每年组建十个调研组深入市、县对慈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督导,两年督查了80%的县区,50%的镇、街办,近千个村和社区。调研督导坚持问题导向,查找薄弱环节,一地一策优化项目实施方案,推动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质量品牌化。在省会的推动下,市县形成了齐心协力抓项目的工作态势。2023年省会支出项目资金9.16亿元,会同市、县实施项目1155个,惠及困难群众357万人次。幸福家园、关爱退役军人、慰问百岁老人等一批接地气、群众欢迎的品牌慈善项目应运而生。
另外,我们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积极作为。四年间募集款物价值4.09亿元助力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募集款物价值逾亿元驰援河南和省内抗洪救灾;募集款物价值1121万元星夜兼程送往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灾区。
(五)慈善服务创新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我会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内容与方式,志愿者队伍发展到8253支,志愿者达到69万余人。每年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志愿者团队和金、银星志愿服务者。广大慈善志愿者身着红马甲到乡村、进社区义工服务,受益群众近百万人次。
(六)慈善文化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以传播慈善文化为先导,以慈善宣传为动力推动事业发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等八大慈善文化传播工程持续实施。渭南市部署全市实现中小学慈善教育全覆盖;慈善书画活动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开展;慈善墙、慈善文化长廊在村、社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孝亲敬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5000多个村社开展。中华慈善榜样评选公示、三秦善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每年社会媒体播发慈善稿件数以万计,营造了良好的慈善工作氛围。
(七)慈善实业稳中求进。
以爱为宝、爱为读、爱为童、慈善信托“三爱一托”为主体的慈善实业稳中求进。爱为宝项目回收衣物累计达到2.21万吨,向困难群众捐赠衣物达到34万件;爱为读项目募集图书近20万册捐送到山区学校;儿童科学博物馆接待儿童近百万人次;慈善信托项目资金达到1.22亿元。
(八)“组织建设年”成效显著。
我会连续三年在全省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推动50多个市县慈善会班子及时换届,一批有情怀、有资源、有能力、有影响的退休领导干部进入慈善队伍。同时,全省慈善会系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大爱情怀、务实双创、团结协作、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去年3月“四会”联开推动全省慈善工作。7月在省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慈善工作要实施三大突破,建立三大机制,实现三大转变,强化责任使命、激发务实创新热情。今年4月在镇安县召开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开发新质动能,开创新发展格局。
二、陕西慈善工作态势和基本经验
纵观全省慈善会工作,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榆林市四个县区召开慈善大会或推进会,募集款物价值17.3亿元;1203个村社幸福家园募设互助金5.23亿元;三年网筹善款2.05亿元;市县慈善事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西安市慈善会幸福家园建设全面启动;区县工作抓点带面、面貌焕然一新。安康市县去年募集1.09亿元,三年网筹7664万元;慈安桥建设、关爱留守儿童、慈善助学助医为全省创造了经验。渭南市加强区县班子建设,积极推进幸福家园创建;慈善文化进校园走在全省前列;咸阳市为全省贡献了区县召开慈善大会经验;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商洛市慈善募集大幅增长;慈安桥建设、助学助医成绩突出;幸福家园建设一地一策成效显著,为脱贫县创造了工作经验,慈善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县区慈善会脱颖而出。镇安县委政府将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推“3345”机制推动慈善工作,建立县、镇、村三级慈善工作体系;协会一班人谋事、干事、成事,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为全省创造了经验;互联网募集走在县区前列。为区县慈善事业发展竖起了一面旗帜。延川县在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中创立了村社居民、乡贤自筹一点;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奉献一点;爱心企业、人士捐赠一点的互助金筹措模式,多渠道募集建设及互助金1678万元,高质量建成村社幸福家园45个,为2100名孤独老人开灶办伙。榆阳区、神木市协会班子踔厉奋发,实现了慈善幸福家园全覆盖,互联网筹款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茅,成为全省区县慈善工作的领头雁。淳化县又在筹备召开第二次慈善大会。高凤兰、刘铁牛、张增光、陈正斌、贺乐军、王守华、周新民、王朝东、臧明山、马保珍、王传中、张卫中、周广清、胡吉应等同志在县区慈善会会长岗位上以饱满的激情创造性地工作。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作善成,干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
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出席陕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讲话指出:“陕西慈善事业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开展应急救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慈善现象”。陕西慈善工作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做出了品牌、闯出了路子、走在了全国前列,不仅为陕西争了光、为全国慈善会系统添了彩,也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陕西力量。他希望陕西慈善事业在省慈善协会的带领下,坚持政治引领、强化依法治善、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总结陕西慈善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一)发挥公募资质和联系社会各界的特质优势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慈善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出台政策措施建立推动机制是慈善公益的先决条件。
(三)选好班子配好会长加强慈善工作队伍建设是慈善工作的组织保障。
(四)积极作为,克难攻坚,创新发展是搞好慈善工作的决定因素。
(五)应用互联网小额众筹是慈善募集的新质生产力。
(六)弘扬慈行善举建立褒奖激励机制是慈善工作的动力源泉。
三、开发新质动能,开创新发展格局,担当新时代慈善事业使命
慈善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慈善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要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系列论述将慈善事业纳入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的使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慈善组织公募资质的作用和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经济成功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践行第三次分配,补充民生保障,实现共同富裕。二是传播慈善文化,弃恶扬善、崇德向善,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互助、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社会治理。为此,新时代慈善工作要开发新质动能,开创新发展格局,继续进行三个突破,建立三大机制,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突破单纯物资救助的慈善模式,建立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的现代慈善机制,实现慈善行为的转变。
二是突破单纯线下动员的传统募集模式,建立网上、线下双线联动的募集机制,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实现募集方式的转变。
三是突破少数人做慈善的状况,建立开发大众慈善动能新机制,实现“精英慈善”与大众慈善共同发展的转变。
四、目前陕西慈善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陕西慈善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为契机,着力加大慈善募集和救助力度,帮扶困难群体,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传播慈善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篇章贡献力量。
(一)高质量建设村社慈善幸福家园,着力构建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帮扶机制。
我们正在实施的慈善幸福家园建设工程,围绕乡村振兴五个方面总体要求,聚焦关爱“一老一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兼具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是面向基层综合服务的慈善平台。这一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上碎片式、临时性、单纯物资救助的慈善工作模式,建立了慈善帮扶长效机制,是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将此工程作为新时代慈善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重大工程来实施,着力在五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支持推动大突破。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以召开推进会的方式将工程建设纳入工作大局支持推动。二是融合建设运营大突破。要按照省民政厅“建立大融合机制,建设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大救助格局”的工作要求,将慈善幸福家园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有机融合“五社联动”建设运营。省民政厅已安排1000万元福彩公益金在180个村社进行融合试点,我们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资金筹募、阵地建设大突破。要着力抓好筹措村社互助金、办好关爱中心这个牛鼻子,为孤独老人提供餐饮和文化、娱乐、康养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关爱。四是乡风文明建设大突破。要践行慈善公约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模范评比表彰活动;开办“爱心超市”,鼓励居民学雷锋做好事计积分,凭积分换物资。五是建设质量大突破。要把握巩固、提高、发展的总基调,指导已创建村社对标“五个一”,促其拓展互助金,办好关爱中心,开展践行慈善公约实践活动。对新建的村社要在坚持“五个一”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提高。在工作指导上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在经济状况较好的村社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提供餐饮或住宿关爱。对筹措互助金较少暂时不具备餐饮条件的村社可先开办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文化、娱乐等基本服务,随后创造条件开展助餐等康养服务。
(二)持续推动慈善大会召开,着力提升慈善公益生态促进共同富裕。
12个县、市、区的实践证明,召开慈善大会既是党委政府动员社会爱心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也是建立党政推动机制,提升慈善公益生态、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新修改的慈善法第十章第八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慈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就进一步为我们召开慈善大会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我们要从改善慈善公益环境、创新发展的角度认识召开慈善大会的意义和作用,组建十个工作组深入各辖区市调研督导,组织发动更多的县(市、区)召开慈善大会。
(三)开发新质募集动能,着力拓展善源帮扶困难群体巩固脱贫成果。
线下募集要建立全员募集机制拓展新渠道:要以企业联谊会、恳谈会等形式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经济成功人士回馈社会;要以乡情为纽带倡导民营企业和干部职工奉献爱心;要与商会建立联谊机制发布慈善需求推荐慈善项目;要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寻求支持;要继续开展“95献爱心 慈善一日捐”活动;要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同时要建立宣传激励机制,对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企业、经济成功人士进行宣传褒奖。互联网慈善是慈善募集的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小额大众”的优势,开发募集新动能。要策划优质项目开展日常性的线上众筹。在此基础上开展乡村振兴·陕西专场等节点网络众筹公益活动。
(四)以“三化”建设打造品牌慈善项目,着力拓展慈善服务新领域。
要以“三化”(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质量品牌化)建设为基准做大、做优、做强慈善项目:一是要巩固提高慈安桥、“三节救助”、老年大学、儿童之家等一批雪中送炭的传统慈善项目。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发新项目拓展慈善服务新领域。今年省会将推广“西安心羽家园项目”模式开发大病救助公益服务项目,动员爱心企业冠名捐赠设立基金在大中型医院附近建立公益服务中心,为城乡低保户大病患者医疗提供食宿服务。动员包村振兴部门干部、职工、爱心企业、人士线上线下奉献爱心帮扶脱贫户发展产业。继续对全省重点慈善项目进行调研督导检查,工作到基层联动抓落实。
(五)继续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着力加强镇村慈善组织建设建立五级慈善工作网络。
要继续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省、市、县、镇、村五级慈善工作网络。首先要配好县区慈善协会班子,选好会长。主动与县区党委沟通,通过换届把有情怀、有影响、有能力、能干事的县级退休领导干部选派到慈善队伍中来。其次,要加强镇、街办,村、社区慈善组织建设。要在全省推广镇安县镇设慈善分会,村设慈善工作站的模式和经验。镇、街办慈善分会要有牌子、有机构、有领导、有工作章程、有议事制度。村级慈善工作站要结合慈善幸福家园建设全面推进。镇、街办慈善分会,村社慈善工作站作为县慈善会的工作机构,利用县级慈善组织的募集资质开展慈善募集活动。第三,要在省、市、县行业系统建立慈善分会或志愿者分会,拓展慈善服务领域,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慈善工作网络。
(六)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着力加强慈善志愿者队伍建设。
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是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一要加强志愿者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以服务时间、服务功效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二要动员志愿者团队走进村社与慈善幸福家园结对帮扶。三要组织志愿者团队动员社会公众参与“乡村振兴专场”网络众筹公益活动。
(七)加大慈善文化、宣传工作力度,着力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行善举是慈善事业的发动机。要继续实施以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9.5慈善宣传周”为重点的八大慈善文化传播工程;要构建大宣传格局,打造融媒体宣传矩阵;要广泛宣传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慈行善举,讲好陕西慈善故事。要加强市、县慈善宣传队伍和阵地建设,招聘有写作和视频制作能力的年轻人提高宣传质量。
(八)强化政治引领,着力筑牢干事创业根基。
全省慈善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强化理论武装和责任担当;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依法行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持续开展“三比一争”活动,建设勇于开拓创新、清正廉明的慈善组织。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