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善其用 善财其高
——首期“京师善财传承讲堂”在中华慈善总会举办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6月18日,“京师善财传承讲堂”首期活动在中华慈善总会举办。中华慈善总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边志伟出席活动并致辞,原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慈善信托资深专家高传捷发表“慈善信托与家族传承”主题演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傅昌波主持讲堂活动。
首期“京师善财传承讲堂”与会者合影
“京师善财传承讲堂”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办,其目的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改善财富分配格局,推进战略慈善、商业向善和立业为善,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建设,倡导更多私人资源高效用于公共目的,助力新时代家庭发展和家族传承。
边志伟在致辞中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宫蒲光会长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主办方将首期“京师善财传承讲堂”放到中华慈善总会举办表示衷心感谢,并转达了宫蒲光会长就协力办好本次讲堂的指示,要求将其办成弘扬慈善文化、助力慈善发展、创新慈善工作的一次成功活动。
边志伟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发展情况。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于1994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目前在全国拥有410个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逐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规模庞大的慈善援助体系,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AAAAA级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成立至今,始终恪守为民服务宗旨,积极倡导慈善文化,努力开拓慈善工作服务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慈善资金。近几年来,共开展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八大领域一百多个慈善项目。截至目前,中华慈善总会直接募集慈善款物价值1300多亿元,使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援藏援疆、贫困患者重大疾病救助等方面发挥了慈善组织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边志伟说,慈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关注与支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如何实现家族文化、家族财富的跨代乃至永续传承,是摆在众多家庭,特别是先富群体家庭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需要众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家庭与家族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新时代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傅昌波代表主办机构发表了题为“开启中国善财传承新时代”的致辞。他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他认为,除了要发挥“看不见的手”(市场)以及“看得见的手”(政府)对资源分配的巨大作用之外,更需要“两手”都有的“看不见的心”——向善向上之心、可持续发展之心、共享繁荣之心——的积极作用。
高传捷在演讲中从“家族传承的风险管理——家族慈善”“家族慈善的实施选择——家族慈善信托”“家族慈善信托的运行——家族精神财富传承”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家族慈善的基本概念、传承方式、精神内涵及人文价值。他认为,完善传承制度涉及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就业稳定、民族品牌壮大、物质财富不断累积、精神财富有效传承、中华民族持久富裕、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大局,而家族慈善正是家族财富传承管理的主要方式。家族成员共同参与慈善活动,既能密切家人情感,加强族人凝聚,又能拉近理念认同,实现家族精神财富教化与传承;既能促进家族成员及后代培养管理社会关系和家族事业的能力,促进家族事业发展,又能切身参与社会进步,实现家族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高度统一,形成强大的家族影响力。演讲中,高传捷还对从事家族慈善的基本方针、可选用的制度、可使用的方法以及如何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高守华及各部门负责人,相关金融机构负责人及各界人士50余人参加讲堂活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