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陈铭洋)今年全国两会上,免费教育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其中“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教育普惠化改革迈入新阶段。多位人大代表围绕政策落地路径、现实意义及自身感受建言献策。
“今年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让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增添了我履职的信心和动力。”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贵清很是高兴。早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年履职的王贵清就提出建议,呼吁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减轻新生代家庭的负担。
和王贵清同样倍感振奋的还有来自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党总支书记张淑琴。张淑琴说:“2008年,我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就收到很多‘入园难、入园贵’的反馈。”张淑琴开始了广泛调研。2010年全国两会,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学前教育法的议案。作为连任4届的“老代表”,张淑琴见证了我国学前教育从“普及”到“普惠”再到“逐步免费”的历程。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是大家共同期盼的事情!”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道路排水保障二所副所长王润梅说:“国家关注到学前教育领域,侧面也能鼓励到年轻人生育。”
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方燕看来,对于“养育负担重”的年轻父母,免费学前教育可以降低家庭经济负担,在某种程度上会减轻年轻父母的育儿压力,更加有利于孕育下一代。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不仅关乎千万家庭福祉,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带来一份关于推进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议。
庹庆明认为,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意义重大。这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地区、城乡差距,并保障特殊学前儿童群体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此外,免费学前教育还能提高学前儿童综合素质,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改变年轻人的生育观念,提高生育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免费学前教育也能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
“建立免费学前教育制度需要分阶段进行。”庹庆明建议通过“三步走”策略,在2035年后实现3岁至6岁免费学前教育全覆盖。第一步是2025年至2027年的试点阶段,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试点实行3年全免费,中部省份在优先保障残疾等特殊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免费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一年或两年学前教育免费。第二步是2028年至2030年的推广阶段,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中央与地方分档分担机制,将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第三步是2031年至2035年的完善阶段,实现3至6岁免费学前教育全覆盖。
此外,庹庆明还表示,免费学前教育可扭转“生育焦虑”,有效改变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的生育观念,助力生育率提高,进而释放人口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为什么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给出了答案。沈丹阳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对老百姓好处很多,对社会发展的好处也很多,有助于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7.4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3.6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8%。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基础条件与支撑保障已具备实施条件。”在庹庆明代表看来,当前幼儿园建设正走在“幼有全育”的路上,已基本具备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硬件条件。
3月5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对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把普及普惠、教育布局和教师队伍做扎实,为推进工作做准备。
此外,怀进鹏提到,“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正式实施,我们将会推动制度、政策、保障机制深入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为2-3岁的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切实把生育、养育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惠。”
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既是教育改革的里程碑,也是人口战略与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我国将构建起“普惠—优质—免费”的学前教育体系,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托底,为民族未来筑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