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施雨辰)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式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党中央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
2024年,政府部门、慈善公益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越来越多力量加入老龄事业发展的大潮中,共同为老年人打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聚焦急难愁盼
眼下,我国已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10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5%。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我国人口规律和特征正发生深刻变化,提升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空巢、独居、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尤其是居家安全风险不容小视。身边有帮扶、问题有响应,2024年,各类适老改造、助餐助浴、探访关爱服务的有序开展,切实防范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安全风险,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关爱。
2024年8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民政专场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针对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刚性需求,青海省投入资金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等助老服务,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和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为加大养老服务供给,青海省民政厅报请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入实施养老服务领域“九大行动”,动态优化调整青海省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8月,已构建形成由205个养老服务机构、24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0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2024年,浙江省民政厅聚焦“一老一小一弱”,对接各类慈善力量和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创新帮扶模式、筹措帮扶资金、落地帮扶项目,助力南部山区民生建设。在助老帮扶方面,浙江省民政厅将筛选出的南部山区15户困难家庭作为“善居工程”“适老化改造工程”服务对象,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升级;链接省慈善联合总会资金41万元,改善为老年人送餐设施、升级老年食堂“阳光厨房”,并引入第三方运营单位打造示范型养老服务机构,惠及整个武义县南部山区;与慈善组织签署“雨花福粥工程”试点协议,为高龄老人提供免费送粥、倾听陪伴、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上海市,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温暖的服务,2024年10月,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徐汇区代表处与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举行“徐汇区助老帮扶项目”签约仪式,以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实施老年人互助睦邻点和“浴”见美好卧床老人上门沐浴服务两大项目。据悉,自2014年起,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徐汇区代表处开展老年人互助睦邻点项目,持续推进睦邻点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全区已建设有覆盖13个街道(镇)的180余个睦邻点。睦邻点老人们以邻里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开展中秋做月饼、端午包粽子、衍纸团扇手工制作、书画风采展、红色观影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打通了邻里间生活上互助照顾、帮助解决日常琐事急事的渠道,更成为老年朋友生活互助、情感寄托、学习娱乐的重要载体。为了帮助解决老年生活中的痛难点,徐汇区代表处优选专业助浴第三方,为辖区内高龄、失能、半失能等长期卧床且有沐浴需求的老人提供专业上门助浴服务,舒缓老人身心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截至2024年10月,该项目已为困难老人提供近500次上门助浴服务。
拓展多元服务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智慧,发挥好老年人的积极作用、促进老有所为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重要举措。2024年,社会各界力量在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社交、学习等需求同时,开展法律普及、技能学习、防范互联网诈骗等宣传和服务,帮助老年人阳光生活,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2024年,为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司法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的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该行动聚焦老年人群体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关注高龄、失能、困难、残疾等老年人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推出平台服务便老、优质服务援老、公证服务惠老、调解服务助老、公益服务爱老、普法服务护老等6个方面措施,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在吉林省,2024年5月,当地部署开展数字助老爱心帮扶公益活动。吉林省民政厅下发通知,部署在全省开展数字助老爱心帮扶公益活动,助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共享时代发展成果。吉林省推动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助老公益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上购物等数字技能,提升防范电信诈骗、辨别网络谣言等意识和能力。通过线上教学活动、社区讲堂活动、机构辅导活动、实地体验活动,为老年人讲授数字技能知识,辅导老人掌握智能手机应用技能,让老年人切身感受数字服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阅读既是帮助老年人融入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2024年4月,教育部等5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举办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部署持续做好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乐龄读书会”等品牌项目;要求开展老年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开设老年教育课程,打造友好、多终端学习界面,扩大大字版、有声图书资源供给,优化公共文化设施无障碍阅读环境等。10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7年,优质老年读物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纸质读物、数字终端的适老化水平有效提高,老年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老年阅读友好氛围更加浓厚;涌现出一批群众喜爱、参与性强、影响力大的老年阅读品牌项目,培育出一批热心公益、素质过硬的老年阅读组织和辅助人才;广大老年读者数量明显增长,阅读质量显著提高,基本阅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2024年,社会各界持续聚焦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为老公益桥梁纽带作用,从细枝末节处给予老年人温暖和关怀,促进为老公益事业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