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卓语)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编,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的《儿童蓝皮书:中国0-3岁儿童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蓝皮书显示,我国0-3岁儿童事业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具有阶段性特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紧紧围绕“保生存”为要务。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个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儿童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逐渐完善。进入21世纪,0-3岁儿童早期教育被正式列入发展议程,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该阶段0—3岁儿童发展事业的主要特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进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2025年,实现千人口4.5个托位首次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步入普惠发展的新阶段。
蓝皮书指出,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中,儿童早期发展事业在多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儿童健康状况呈现飞跃式上升,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二是儿童早期教育与托育事业呈现波动式发展,政策基础不断夯实强化,经历了快速发展——短暂回落——稳固发展的阶段;三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全国每千人口托位数逐年增长,由2020年的1.8个增长至2023年的 3.38 个;四是0-3岁儿童安全与保障持续加强,“儿童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婴幼儿食品、用品安全性,托育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安全与服务质量标准得到健全和细化;五是建立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实践与创新。
为更好地迎接我国0-3岁儿童发展事业迈向高质量、普惠新阶段,蓝皮书提出十大建议:一是坚持普惠方向,将0-3岁儿童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推进;二是总结推广地方实施的育儿支持政策,优化提升为国家政策和制度;三是建立健全0-3岁儿童发展的协同工作体制,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多主体参与合作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大0-3岁儿童发展的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门科目,支持鼓励公益慈善的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五是构建以社区为基础、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0-3岁儿童发展服务体系;六是总结推广0-3岁儿童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七是建立中国特色0-3岁儿童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八是加强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和相关知识产品的研发力度;九是加大社会宣传倡导力度,增强0-3岁儿童发展全民意识;十是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儿童公益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