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李国全)社区慈善,一直是广州城市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广州市民政局出台《广州市深化社区慈善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预计到2026年底,全市慈善品牌项目将形成“一街(镇)一品牌”,实现“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典型100个、社区慈善基金典型100个、慈善空间典型100个”三大目标,打造内涵丰富、特色明显、成效突出、影响力创新力显著增强的慈善品牌体系。
截至目前,广州已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995个,筹集善款逾1.3亿元,为开展社区慈善行动、推动社区发展提供了爱心基础。
在每一个社区的慈善基金背后,汇聚着社工的奉献、街坊邻里的热心参与、企业家的慷慨解囊以及街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共同构筑起一支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社区慈善基金管委会。通过不断链接资源、募集资金,贴近居民需求,推动各类公益慈善项目在社区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服务街坊邻里
聚焦民生福祉
2021年3月,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正式设立,这是在广州市慈善会设立的用于北京街社区慈善服务的专项基金。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动员社区多方资源,筹集善款及物资,用于北京街辖区独居孤寡、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的帮扶以及社区环境改造等公益服务,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区和谐发展,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助力广州创建“全国慈善之城”。
孙晓寒是来自北京街社工服务站的社工,同时也是广州市慈善会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秘书长、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项目部部长和北京街社工服务站副站长。广州市慈善会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启动至今,运作已逾三年,提及越秀区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的设立,她表示,社区慈善基金将大量的资源用到了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上,这两年广州推动“双百工程”,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在这个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得到了街坊们的广泛认可。
点亮微心愿
实现微梦想
在广州,越来越多的社工服务融入了社区、街道和家庭。在北京街社工站,一项名为“微笑包裹”的服务项目犹如一缕和煦阳光,精准地照进了“一小一老”群体的心田。这项服务通过陪伴出行、职业启蒙体验,以及精准的助学支持等多元化形式,为特殊家庭编织了一张细致入微的支持网络。街坊邻里间,对“微笑包裹”项目的赞誉不绝于耳。这不仅仅是社工站服务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社区和谐共建、关爱传递的生动写照。
而这,只是社工站“花式服务”的一个缩影……据悉,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正在开展“三微”帮扶行动,即“微心愿”“微梦想”和“微项目”,关注困难群众在物质帮扶、情感支持和社区关怀方面的需求以及关注社区旧楼改造问题。社区慈善基金作为社区合作的媒介,通过搭建社区慈善资源平台,将捐赠方(企事业单位)、受益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多方参与,协助社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