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慈善超越生死 —— 已故天津大学教授杨恩泽先生与其子女的善行义举感动世人
2024-11-06 20:20:4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李希金)10月20日,是天津大学教授杨恩泽先生诞辰105周年。而不久前,已经过世5年的杨恩泽教授生前所承诺的捐款依旧打到了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一年一度的“成和奖教奖学金”如期颁发。

  2019年10月9日,杨恩泽教授去世。他在遗嘱中与儿女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将名下唯一的房产卖掉,一半钱款捐给天津大学,另一半捐给故乡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

  时间回溯,2007年,杨恩泽教授承诺,为所城镇中心小学“成和奖教奖学金”连续捐赠20年。若没有完成,他的子女将帮助完成。

  杨恩泽先生去世后,家人遵其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可以“看到”所城镇中心小学的一座青山上。山上没有墓碑,只有种下的一棵松树作为纪念。他在天津的房产售出,所得300万元被分成三份:50万元留给杨先生生前就职的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用于购买仪器设备;100万元捐给天津大学用于奖学励教;150万元捐给所城镇中心小学。

  2020年,杨恩泽先生之子杨石代表家人进行捐赠。此后每年,他都会准时将2万元善款打到所城镇中心小学账户,善举惠及中心小学师生。

  杨恩泽先生是我国光纤通讯事业开拓者之一。在他的建议和主持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启动了光纤通信大会战——“八二”工程。这条长达13.3公里的线路是中国第一条实用化光通信线路,让中国昂首迈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杨先生的一生在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毫米波通信领域有着很高成就,创建了天津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室。自1943年开启执教生涯以来,先后辗转任教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武汉邮电学院,从教70余年桃李天下,培养出众多国家栋梁之材。

  念及家乡基础教育的落后,时年已是80多岁的杨先生拿出自己积攒的30万元,帮助所城镇中心小学建起了一座科学楼,又出资为学校捐赠了一批电脑。这栋面积694平方米的“成和科学楼”于2006年5月落成。随后,他又为学校设立了奖学金,承诺今后20年每年捐献2万元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完成这一连串的善举后,他的存折里只剩5元。

  相比于捐资助学的慷慨,杨先生对自己的物质生活几乎没有要求。当他辞世后,孩子们在他房间里找到的只有用了几十年的单人床、已经磨破或打了补丁的衣服。他的衬衣领子和袖子都磨破了,掉了木把的菜刀他自己装了一个金属把,觉得新式吊灯费电,他自己拉线换了节能灯管……

  而他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90多岁时他还常约球友练习网球;在普通人已经退休的年纪,他开始学习计算机,80多岁又学会了软件编程,90岁依旧每天来到实验室和年轻人一起探讨课题,人快百岁时还热衷于查看专业英文信息……学校师生每当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最多评价的一个词就是:纯粹。

  所城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每天进入“成和科学楼”,都会想起它的捐助者。孩子们在每年教师节都会向杨爷爷的塑像献花。老师们说,这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世间之事从来如此:有的善举能救人于水火生死之间,而更多善举则如和风明月、阳光甘霖,慰藉心田、润泽心扉。人生是短暂的,但慈善价值超越生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