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霍 芮 谈茹红)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河镇这片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一处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互助幸福苑。“来这里我可幸福了,原来我每天在村里大门口一坐就是一天,就盼望着有个人说说话,看见有个人走过去都可高兴了,如今这里有这么多人,还有棋牌室、阅览室,老人们相互帮忙、一起活动。”72岁的高占萍激动地说。
大河镇位于张北县城西南部丘陵地带,地底“卧龙石”悄然盘踞,受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影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成为难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河镇将养老问题同危旧房改造、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争取上级资金930余万元,对撤并后闲置的旧校舍进行改造,建成大河镇互助幸福苑。互助幸福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战略举措和重要民生工程,按照“乡镇主办、上级帮扶、群众参与、规范管理”的总体思路,政府在前期建设中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负责幸福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备。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物资,提供志愿服务。
走进幸福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庭院和宽敞明亮的房屋。老人们有的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有的在活动室里下棋、打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大爷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一边轻轻拍着大腿,一边开心地说:“自从来到了幸福苑,日子过得可舒心了。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照应,再也不觉得孤单了。”张奶奶满脸慈祥,微微扬起的嘴角挂着满足,她双手交叠放在身前,感慨道:“这里环境好,还有专人照顾我们的身体,孩子们在外面工作也放心了。”李奶奶拿着一盘即将完工的鱼钩说:“我这手脚灵活还能做点活儿,一盘鱼钩7毛,一天能做个百十来盘,也算一份小收入,感觉生活特别有意义。”
互助幸福苑占地总面积11226平方米,共建有129间平房,可容纳81户、146人居住生活,配套建设探亲房、理发室、活动室、超市、食堂等办公用房764平方米。按照宜居生活建设标准配套了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绿化面积3757.4平方米,道路及活动广场硬化面积2150平方米,配备了“四室一厅一中心”。互助幸福苑按照“两暖两水两保温”的标准建设。“两暖”是有暖气和暖炕,暖炕、暖气地板采用了既环保又养生的石墨烯聚热电热膜供暖;“两水”是有上下水;“两保温”是前面建了走廊,所有外墙都做了保温。特别是石墨烯聚热电热膜供暖,散热均匀,无电磁干扰和污染、无灰尘、无噪声,对常见的老年病有舒缓功能。
“火火的情呀火火的爱,火火的中国梦,传承一代代……”每日清晨互助幸福苑都活跃着“幸福舞团”舞动的身姿,老人们虽然年岁已大,身体不是很协调,但是舞动的激情依旧,脸上笑容灿烂,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互助幸福苑采用“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的运行模式,统一制定了入院登记、互助公约、管理、饮食、卫生、安全等规章制度,为互助幸福苑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保证。配备了可容纳近百人的大型活动室,设有放映室、歌舞室、棋牌室、阅览室和宣讲室,可开展播放宣传片、二人台表演、教授广场舞等活动;配备标准医务室,由镇卫生院为互助幸福苑提供定点医疗服务,可进行测血压、做心电图、测血糖等检查;定期开展书法、文娱、广场舞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精神生活。
幸福苑的孝老食堂为老人们准备丰盛餐食
互助幸福苑的“幸福舞团”
互助幸福苑内互相帮助的老人
每逢节日,志愿者们都会来这里与老人们一起举办活动,为老人义诊、理发、清扫卫生等。82岁的乔明福感慨地说:“志愿者把我们的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住着可舒心了。我这头发,在村里住的时候没有理发,好几年都不管它,长得像茅草窝了,现在利利索索的!”
为保障幸福苑运转,当地申请安装了178千瓦屋顶光伏项目,并网电价0.372元/度,年均增收9.94万元,收益用于后期运行费用及入住脱困户帮扶,通过采取“居民互助+政府支持+光伏收益”的管理模式,达到管理规范化、环境温馨化、生活多样化、服务优质化的目标。
大河镇政府积极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居住结构,互助幸福院内居住的回民汉民,通过引导性的相互嵌合,主动性的相互包容、互惠互利,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不同民族的居民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交流交融,在彼此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相互包容、相互依靠。同时,张北县委统战部也定期到互助幸福苑开展送文化、送健康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精神生活,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为守护好老年人的幸福“食”光,幸福互助院开设了“孝老幸福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为更好地融合发展,雇佣回民厨师,所有居民都可以就餐,每顿饭自己掏两三块钱就能吃饱吃好。在食堂中,党员志愿者热情地为老人们分发碗筷、打饭、端菜,老人们也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用餐,“孝老食堂”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氛围。在吃饭的过程中,不时有老人由衷地发出“共产党真是好”“国家政策真是好”等称赞。幸福苑管理员王全亮说:“幸福苑的孝老食堂解决了老年人的用餐难题,让子女可以放心忙于事业。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我们在这里志愿服务,就是给子女树立一个榜样,传递一个信念,要尊老、敬老、孝老。”
“家里就我一个人,平时做饭也没法做,多了吃不了,少了不值得张罗。现在有了食堂,我省心省劲多了,今天有油炸糕,我得多吃两个。”前来就餐的李广桃说道。
大河镇幸福苑的设立和运营,是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的有益尝试,是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一重大部署的积极回应,也是应对年轻人流动频繁造成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的有力举措。下一步,大河镇将从资源整合、资金筹集、志愿服务力量的动员等角度入手,积极探索高品质康养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托起幸福晚年“夕阳红”。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