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家门口”的大学让“银发”变“青春”
2024-07-15 09:16:4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宋晓梅)每到周二、周四上午,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北街道办东关社区就会有一群精神矍铄的中老年人,他们或在声乐教室一展歌喉,或在练功房练习舞蹈基本功,或在书法教室提笔着墨……他们有的白发苍苍,有的还戴着老花镜,但眼神中都透露着对求知学艺的热情。这是西乡县慈善老年大学东关社区分校学员上课的情形。

  2018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西乡县慈善协会在城北街道东关社区举行西乡县慈善老年大学东关分校成立挂牌仪式,标志着西乡县又一所慈善老年大学开学。该校常态化开设声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课程。从此,这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让越来越多老人圆了大学梦,开启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人生。

书法练起来

  “早上好,老龚,你又是第一个到。”6月11日一大早,笔者看到20余名老年学员先后来到书法班教室,相互招呼,互道祝福。80岁的龚守德,也笑呵呵地来到教室,整理学习资料,准备上课。他四年前吃饭时双手颤抖,筷子都拿不稳,但在书法班学习4年后,无书法基础的他,如今已能挥毫泼墨写春联,双手颤抖的毛病也逐渐好转。

  课堂上,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在纸上书写着。课后,大家交流书画学习心得,互相点评,享受着书法带来的乐趣。

歌声响起来

  每周上课时间,苏老师总是准时来到教室唱歌。她的老伴卧病在床,喜欢唱歌的她,每周二、周四一早给老伴洗漱完毕,喂好早餐,换上纸尿裤,找人暂时看护,然后来到社区参加练歌。她深情地说:“唱歌能让我提高肺活量、增强体质、暂忘忧愁,使我身心愉悦。”

  合唱回肠荡气、提振精神,社区合唱团填词谱曲、自编自导的《西乡就是小江南》在县城演出时获得满堂喝彩。他们用歌声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

舞蹈跳起来

  乐音律动,强身健体。20多名舞蹈爱好者在西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忠海的带领下,压腿、独立、下腰……刘老师边讲解边演示,还不时对学员的动作进行纠正指导。“我以前在医院上班,退休后,我来东关社区慈善老年大学学习舞蹈。”经过几年的锻炼,将近60岁的明大姐仍然气色红润,身材苗条,丝毫不显老。

  这支老年大学文艺舞蹈队培育出周凤鸣等文艺骨干40多人,编排《白毛女》等舞蹈节目,深入到子午、大河、两河口等镇演出,多次参加市县汇报演出,均获不俗成绩。

保障做到位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尽管都是老年人,但他们的热情很高,每次开课几乎都不缺课。每堂课2个小时,若遇到天气突变,我们会派社区工作人员将他们逐一送到家门口,或者联系他们的子女前来接回。”社区党委书记龚前英如是说。

  在龚前英的带领下,社区一班人尽心尽力地为前来学习的老年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每周课前擦桌子、烧开水,课后收拾教室、护送老人……6年来,从没有人抱怨,从没有人懈怠。干净整洁的环境、排列整齐的桌椅、座无虚席的课堂……走进社区,一股清新舒适的气息“扑面而来”。

慈善做到底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办好“家门口”的大学,让老年人过上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找到归属感、价值感,西乡县慈善协会会长朱历清带领协会一班人多方奔走,不遗余力,争取各级组织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为社区慈善老年大学投入十多万元资金,为书画班购买教学设备,为音乐班购买乐器,千方百计解决每年的教学经费。

  笔者了解到,在东关社区慈善老年大学创办成功的基础上,该会又分别在二里社区、西关社区成立了慈善老年大学分校,共有600余名老年人参加学习。协会为每所学校都配备课桌椅、投影仪、图书、乐器等教学设备和空调设备,制定了各项教学和管理制度,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编写、印刷相关教材免费发给每个学员。2020年,东关社区分校成功创建为陕西省慈善老年大学示范学校。

  学校没门槛,爱好你就来。“充实脑瓜子、打开话匣子、锻造金嗓子、跳出舞步子、融入大圈子、生活有乐子”,西乡慈善老年大学已成为老人们生活多姿多彩、精神文化充盈的文化家园。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