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高雨霏)眼下,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正在谱写养老服务的创新篇章。沙县区有27万人口,其中20%是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为解决农村留守空巢老人困境,沙县区委、区政府大胆尝试,探索出一套结合学习与养老的新型服务模式。在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当地打造了“农村幸福院+乐龄学堂+长者食堂”三合一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初步构建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而且实现了促进老人身心健康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双赢局面。
在政府引导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沙县区的养老服务模式改革有效缓解了农村留守老人独居养老难题。建设农村幸福院,不仅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更是打造了一个社交平台,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政府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幸福院的正常运营。这一模式既保证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社会的参与热情,实现了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沙县区通过创办乐龄学堂,为农村老人提供学习与交流的空间。通过政社合作,沙县区引入了专业的社会组织进行教学管理,使老人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享受到学习乐趣,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一模式也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与振兴。
沙县区开办长者食堂,助力解决农村老人用餐问题。长者食堂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保障了老人的用餐质量。这一模式既考虑到了老人的实际需求,又兼顾了服务的可持续性。
一系列养老服务模式改革,不仅为农村老人提供了全面的服务,也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社会的参与和奉献,以及受助人员的积极配合。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养老服务模式,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社会治理创新。
沙县区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农村老人的心田。它不仅是一种养老的新模式,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这种“学养结合”的模式,不仅让老人在晚年生活中找到了快乐与尊严,也让乡村社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