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王杰 张亚西)周家儒,现任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盛集团)董事长、浙江省德润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周家儒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浙江温州著名企业家。他始终秉持“奉献利他是人生的王道”的信念,他认为,作为企业家应该具备使命感,在能力范围内对社会有所付出,取之社会也回报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始终伴随冠盛集团的成长与发展,对内,冠盛集团通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协力提高员工幸福感;对外,冠盛集团成立浙江省德润公益基金会,通过“润心”“润志”“润家”三大公益计划,以专业慈善服务系统地为社会作出贡献。30年来,冠盛集团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慈善,其义利并举的温商实践帮助了不计其数需要帮助的人,也唤醒了更多人内心深处的善意、善念和善心。
德润·全国首单“家慈善”信托成立仪式
周家儒与资助过的“水晶宝宝”
近日,周家儒接受了《慈善公益报》专访,介绍了他对企业发展的感悟和对善家传承的理解。
《慈善公益报》:企业家在人生这个“道场”上积累的修行及磨砺的心灵,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可否分享您在创业过程中,如何一步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周家儒:在1985年1月9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们温州来,允许私人办工厂,也出现了第一代出租车,我们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做汽车配件,专门生产万向节。这个产品现在每年销售额大概在4亿元至5亿元,并且销售到了全球120多个国家,我们也成了这个细分行业的冠军。但是当年我们把生产工艺等问题都解决了以后,突然发现市场供大于求了。我就背着20公斤的万向节去全国汽车零部件集散地天津去推销。辗转到了天津,但因为那时温州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连续几天毫无收获后,终于天道酬勤,我遇到了我的贵人——天津市汽车配件公司的业务副总裁,他在全国有一个经销网络,我和他签了4000万的购销合同,相当于我5年的生产量。
接下来,1999年到2009年,我们整个企业就进入了发展阶段。陆续有了第一个厂房,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人跟我说,你已经房子、票子、车子、妻子、孩子,“五子”齐全,现在应当说你是很幸福的。这个时候我就进入了人生第一次的思考和反思:“五子”齐全,我到底是谁?我接下来要怎么去做?我拷问自己的灵魂:小康的生活就是我的终极目标吗?所以1995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志向,那就是要把企业做强、做大,帮助更多的人。我终于明白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启发,一种人性的璀璨。
回想起来,自己人生的几次重大突破,多数发生在从逆境走出后。逆境越大,突破越大。通常小小的逆境,突破的是见识和能力,而大逆境突破的则是心性的转化。从创业伊始,怀揣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念头踏上征程。到金融危机之后引入稻盛哲学,使命悄然转变,开始为员工的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而奋力拼搏。再到创立德润基金会,以公益慈善为志业,以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一路走来,从“小我”走向“中我”,再迈向“大我”的成长历程,也是企业不断跨越的壮丽征程。
《慈善公益报》: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这样解释善家传承:善家传承是指将家庭幸福、基业长青的家族传承目标与共享繁荣、民族昌盛的国家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的新时代家族传承。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善家传承”的?您认为应如何把慈善与传承相结合?
周家儒:2021年,冠盛公司发布了公告,我的第二个儿子周隆盛接任我的总裁位置。接棒以后,工作上的具体的事务都由他去打理。而我在思考企业继承了,精神如何延续?我一直坚信“心存善念,家庭和;身做善事,子女兴”。我认为这也就讲我们讲的善家传承。至于如何实现善家传承,我认为需要思考如何从一人行善到全家行善?如何使善成为家庭世代相传的优良品质和行为规范?我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以德润心,共生共长”,“德润”来自《大学》里的“富润屋,德润身”。外在物质财富只能“润屋”,但内在对生命的满足必须通过仁德和提升心性来实现。所以我们发起成立了浙江省德润公益基金会,从碎片化的个人慈善到持续性的公益事业,并且将慈善的精神融入家庭教育中。这就是我理解的善家传承和其方法路径。
《慈善公益报》:德润公益基金会发起了“润心”“润志”“润家”三大计划,这些计划的初心是什么?您认为“润心”“润志”“润家”分别对社会核心价值的重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德润公益基金会对家风非常重视,是如何考虑的?
周家儒:我们德润公益基金会的三大公益品牌,就是润心计划、润志计划、润家计划。润心计划关注贫困、疾病、灾难等社会问题的救助,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缓解他们因贫困、疾病、灾难等问题带来的困难和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润志计划关注困境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路径,提高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水平,整合行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推动困境青少年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润家计划关注家庭文化和家庭慈善领域,通过支持各类家庭慈善文化的研究、传播、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家慈善”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家庭共同参加慈善活动,培养家庭成员的慈善意识和责任感,帮助润泽他人的同时,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润家计划”不仅仅是项目,更是一种理念。从以个人、企业为单位的慈善转向以家庭为单位的家慈善。所以润家计划、在社会价值的倡导上展示了相应的特色,德润基金会在2024年1月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家慈善”为主题的慈善信托,成立仪式上有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总干事傅昌波老师等专家学者。
我们认为善家传承也需要通过实践行动来落实。让“家慈善”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社区,教育不仅仅是启智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有培根、铸魂的润心教育和润德教育。因此德润基金会走进学校,开展亲子义卖;走进医院,救助早产儿“水晶宝宝”。我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讲我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我如何得到了一种爱心,我是怎样的一个发心?我讲给小朋友们听,我希望在这个小朋友幼小的心灵里边能够播下爱的种子,生根发芽,为整个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慈善公益报》:您曾说“真正的公益不在于施舍,而在于赋能”,也为慈善顾问赋能计划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您的理想中,专业的慈善顾问应具备怎样的能力去实现慈善资源的高效配置?中国公益组织应以怎样的运营机制去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周家儒:看到德润资助的几十个“水晶宝宝”,我感到了一种慈悲感和大爱,一种成就感。现在我们专业公益慈善的意义,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持续性地救助“早到的天使”,也就是早产儿“水晶宝宝”。以前的捐助流程,是需要救助的水晶宝宝在报社刊登信息、好心人士看到信息后联系报社救助,这是需要好几天的时间。现在设立了专项基金,先把钱捐到一个蓄水池里边,温州商报善基金统筹安排,为抢救“水晶宝宝”赢得宝贵的时间。抢救“水晶宝宝”时先救人,再登广告,捐赠人捐赠时再放到“蓄水池”里面,就形成一种快速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流程。我们“水晶宝宝”的项目已经在2023年走出温州,向外辐射,已经在新疆阿克苏、福建福鼎、贵州织金建立了项目点。
我也带领了全家,从我的妻子、我的孩子们、到我的孙子孙女,带着他们一起做公益,从小就要在他们的心灵里边种下慈善的种子。德润基金会倡导的家慈善,让家庭熏陶成为“快乐慈善”教育的第一站。我们真正懂得“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家族信托一定要建立在公益慈善基础上。因为三代、四代、五代的时候,整个家族的联系都不多了,但是通过慈善,大家会聚集在一起,一起参与慈善。所以我们看见,真正的公益不在于施舍,而在于赋能。慈善顾问赋能计划就是为中国公益组织探索的一个新的运营机制,为我国培养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和家庭文明建设的长远价值的慈善顾问,提升他们促进中高收入人群结合家庭文明建设、子女教育培养等开展战略慈善、高效慈善的专业能力,规模化地推动中高收入人群运用慈善信托、新型专项基金、企业社会责任、商业向善、投资向善等形式高效且可持续地回报社会,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