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赵浩义)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近几年慈善工作“火”了起来。2021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在这里召开全省“慈善幸福家园建设观摩推进会”;202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2023年区委、区政府召开“慈善大会”;2024年榆林市在这里召开全市“慈善事业高质量推进会”推广其经验。在榆阳区,孤独老人入住慈善幸福家园安享晚年,留守儿童得到慈善关爱,脱贫户得到爱心帮扶,困难学子、大病患者得到慈善救助,慈善义工服务无处不在。“大美榆阳”充满了慈善活力,全国20多个省、市、县慈善会前来考察学习,荣获多项慈善工作奖项,成为陕西慈善工作的“领头雁”。新时代的榆阳慈善人在塞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壮丽的慈善画卷。
榆阳区是榆林市的市辖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接地带,东临黄河,西接宁夏,北壤内蒙古,南与山西相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称为“塞北”。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2个街道办,317个行政村、91个社区,常住人口98万。这里煤炭、岩盐、天然气矿藏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是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榆阳是陕西省经济强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87位。坚实的经济基础,厚重的人文底蕴,奠定了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慈善组织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以何种路径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以什么方式传播“善”念参与社会治理?这是新时代慈善工作面临的必答题。2021年1月换届新任榆阳区慈善协会会长的刘铁牛带领协会“一班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慈善事业重要论述精神,以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探索、新生态建设、新业态引领,开启了新时代榆阳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创建慈善幸福家园:
开创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随着城市化推进,中国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转移,进城打工、创业增加财富收入。这无疑是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但同时却产生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年迈丧失劳动力的老人生活无人照料,年幼的儿童缺乏亲情关爱,形成了民生保障的痛点、难点,也成为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榆阳区慈善协会将中华慈善总会发起、陕西省慈善协会创新设计的以建立一个慈善工作站、募设一支慈善互助金、创办一个慈善关爱中心、践行一个慈善公约、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五个一”为内容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作为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奠基工程来实施。制定工程实施方案,争取区委、区政府下发红头文件推动实施,经过4年的试点、推广、普及,目前全区已有393个行政村和城镇社区注册创建,创建面达到95%。线上线下筹募建设资金及村社互助金2.5亿元,幸福家园关爱中心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300多个,就餐老人近万名,兴办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4570名,村民们践行慈善公约“日行一善”做好事数以万计,村、社区发展慈善志愿者12492名,慈善义工服务近百万工时。
2021年5月,榆阳区第一所慈善幸福家园在牛家梁镇城大圪堵村挂牌运营。这个家园由本村民营企业家赵栓明、赵发明兄弟两人捐资1026万元兴建。家园拥有酒店式老人寝室32间,设有卫生室、健身房、棋牌室、图书室、餐厅,文化、娱乐、康养功能齐全。26位70岁以上的老人入住,一日三餐顿顿有食谱,老人们免费食宿。家园开业那天,村民们牵羊、抬猪、扛粮食排队捐赠,敲锣打鼓扭秧歌热烈祝贺。
芹河镇长海则村筹资1070万元建起慈善幸福家园。家园占地面积5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就餐、住宿、医养、文化娱乐功能齐全,并建有慈善文化长廊、“顺心六角亭”、绿色健身广场。年募集慈善互助金约60万元,53位7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老人食宿在园,每日三餐仅交费4元。入住慈善幸福家园的老人们喜笑颜开,说他们仿佛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筹集126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926平方米的慈善幸福家园,这是一所高标准的幸福家园。园内有老人幸福院、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人就餐、康养、医疗、文化娱乐功能齐全,设有酒店式二人标准间寝室41间,寝室有卫生间、电视机、沙发、大衣柜,还配有紧急呼叫系统。老人们就餐提供点餐个性化服务,顿顿有食谱,一日三餐每餐交费5元。65名7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幸福生活。类似这样酒店式的幸福家园全区已建成110所。
2024年5月,榆阳区举办第十届孝善表彰大会,大会期间为慈善先进集体颁发荣誉牌
榆阳区慈善协会高质量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为全省村社(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贡献了“榆阳模式”。纵观其创建工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力度大。区委、区政府把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作为补充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抓手,纳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印发文件安排部署,列入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并每年召开评比考核大会推动实施。各乡镇、街道真抓实干,逐村、逐社区检查督导创建工作,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评比通报。
二是以“乡情”为纽带募设慈善互助金提供资金保障。榆阳区慈善协会以“乡情”为纽带,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经济成功人士践行第三次分配回报乡梓慈善捐赠。4年来,爱心企业、人士募捐幸福家园建设资金1.3亿元,募设村社慈善互助金1.2亿元(平均每个村、社区63.6万元),保障了幸福家园的正常运营。
2023年10月,中共榆阳区委、区人民政府召开慈善大会,在大会上爱心企业举牌捐赠
三是按照“五个一”“十个有”标准高质量建设幸福家园。榆阳区慈善协会细化省慈善协会“五个一”建设规范,按照“十个有”标准高质量创建慈善幸福家园。即有餐厅、有寝室、有医务保健室、有爱心超市、有文化娱乐室、有健身广场、有慈善文化长廊、有孝善表彰栏、有爱心捐赠榜、有老人生日明白卡。现开办的393个慈善幸福家园中,110所已初步达到了“十有”标准,5000多名老人食宿在园,享受全天候慈善关爱。老人们一日三餐饭菜可口,医养结合,文化娱乐有场地,生活起居有照料。每逢老人生日,子女送来佳肴举办集体生日宴会。长海则村老人付秀选说:“我今年73岁,老伴71岁,常年生活在幸福家园,过去在家里每年只过一个生日,现在幸福家园几乎每周都过生日”。
四是践行慈善公约,建设文明乡风。榆阳区的慈善幸福家园不仅是老年人幸福的乐园,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通过践行慈善公约村风正了,不信鬼神信科学成为时尚,厚养薄葬备受推崇,互帮互助、奉献爱心慈善捐赠蔚然成风,村民们捐赠少则百元,多则千元。爱心超市倡导村民“日行一善”,在全区兴起了人人做善事、户户讲文明的乡村新风。尤其每年过节时,村民们排队到慈善幸福家园捐钱、送食材。岔河则乡河口村建起慈善幸福家园后,一扫过去村中邻里不睦、嗜赌滋事陋习。金鸡滩镇党委书记惠兴春说,过去本乡几个村邻里纠纷多,上访案件多,干群关系紧张。创建幸福家园后,老人们在一起生活、唱歌、扭秧歌,村民和谐相处,上访案件没有了,干群关系好了,村干部连选连任的多了。
谈及“幸福家园”工程,刘铁牛会长说:“这一工程聚焦关爱‘一老一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兼具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是面向基层综合服务的慈善平台。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碎片式、临时性、单纯物资救助的传统慈善工作模式,建立了村社(社区)慈善帮扶长效机制,开创了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召开慈善大会:
打造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
2023年10月25日,榆阳区委、区政府召开首届慈善大会。大会上,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爱心企业、人士举牌捐赠善款1.01亿元;设立了榆阳慈善奖,表彰“榆阳善星”40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300人参加会议。榆林市、省慈善协会会长应邀出席大会并讲话。
2024年10月,榆阳区举行第十四届孝善表彰暨白舍牛滩村“幸福家园”募捐揭牌仪式
这次大会不仅是一次大规模慈善募集活动,更重要的是构建了慈善公益新生态。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抓手,擘画全区慈善事业发展蓝图,明确各部门、各乡镇、街办支持慈善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落实支持慈善事业的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建立了慈善工作考核评比和奖励激励机制,完善了依法行善、依法促善的规范和监管制度。为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慈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将区慈善协会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协会办公场地,并以“公益岗位编制”充实了协会工作人员。
这次慈善大会的召开,对于榆阳区慈善事业发展不仅是募集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奠定了当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慈善公益生态大提升,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推动慈善工作机制,区委每年听取一次慈善工作汇报,召开一次慈善工作会议;二是慈善理念大传播,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慈善氛围,激发了社会慈善热情与活力;三是社会爱心大汇聚,为促进共同富裕汇聚了慈善资源,壮大了区慈善会经济实力,推动慈善募集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在当年“乡村振兴·陕西专场”等线上线下捐赠中,有近10万名爱心人士参与,捐赠善款1.627亿元;四是第三次分配的社会大实践,为经济成功人士搭建了富而有爱回馈社会的平台;五是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实践证明,“慈善大会”既是区委、区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慈善组织动员社会爱心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对于推动全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奠基铺路的作用。“慈善大会”是慈善文化的传播机,是慈善募集的发动机,是慈善公益生态建设的加速器,为新时代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
开发新质动能:
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近年来,榆阳区线上线下双线并举拓展慈善募集渠道,开发慈善募集新质动能,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首先,充分发挥互联网连接一切的优势,将社会爱心与慈善需求互联互通,组建了数字慈善工作团队,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小额捐赠,开发慈善募集新质生产力,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近4年来,该区每年抓住“腾讯99公益日”“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等重要节点活动,并坚持日常众筹,推介一批助力乡村振兴和帮扶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的线上众筹项目,层层培训,广泛动员,并深入到各个乡镇、街道以及重点村和社区发起五个“一起捐”:一是联合区乡村振兴局,动员包村振兴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发起“一起捐”;二是联合各乡镇、街道办组织创建幸福家园的村、社区发起“一起捐”;三是联合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区总工会,发起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一起捐”;四是联合区教体局和卫健局,发起各中小学校、有关医院“一起捐”;五是联合区工商联和榆阳驻外商会,发起工商企业界万企兴万村“一起捐”。通过多渠道组织动员,4年累计网捐善款6300万元,参与捐赠者超百万人次。连续4年线上筹款在全省名列前茅,荣获全省数字慈善工作特等奖。
线下募集建立全员募集机制,创建企业捐赠、社会众筹、冠名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外联合作等多个慈善募集平台。近年来慈善募集大幅增长,2022年募集款物价值1.04亿元,2023年达到1.63亿元,2024年1-10月达到7500万元,4年累计近4亿元。
“三化建设”:
开创慈善救助工作新局面
榆阳区慈善协会坚持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三化”建设,开创慈善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
该区慈善项目设立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出发,围绕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雪中送炭”。如慈善助学项目,联合众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先后资助5166名困难大学生2528.5万元;实施“童享阳光”网筹项目,联合马合等7个乡镇设立慈善教育基金,累计达到700余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儿童数千名;联合省慈善协会实施“知识星光公益计划”项目,给15所农村中心小学每班捐赠一个图书角,配置图书11880册;在慈善助医项目实施中,为乡镇卫生院购买救护车及医用车辆88台,联合星元医院设立困难大病救助基金,募集救助金3100余万元,已为1260多名困难大病患者发放救助金720余万元;在慈善助残项目中,联合区残联为380名残疾人统一购买了养老统筹;实施“救急难”项目,累计救助因大灾大病造成的特困家庭3650多个,发放救助金790余万元;实施“三节救助”项目,累计慰问“一老一小一困”3万余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790余万元;实施生态环保项目,联合市慈善协会组织志愿者植造慈善林1000亩,累计回收废旧纺织品2769余吨。
在项目实施中,全区76支志愿团队12600多名慈善志愿者到农村、进社区、入农户,围绕慈善项目开展义工服务。“红马甲”成为7000多平方公里塞北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确保项目实施规范化,经过几年来的外出考察学习,参加省、市慈善协会的培训,组织慈善法学习培训,协会制定了《榆阳慈善项目实施办法》,近期结合整治专项行动,又出台了与之配套的制度实施细则。
创建孝善之乡:
开辟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榆阳区慈善协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慈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孝善之乡”创建活动首先在马合镇试点。区慈善协会联合镇党委、政府结合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建设印发了在全镇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创建工作具体开展四项活动。一是鼓励村民践行慈善公约“日行一善”,积极参与村社慈善公益活动。二是倡导村民孝亲敬老,村、社区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大孝子、贤惠公婆、道德模范孝善之星评选表彰活动。三是在每个村和社区开办“爱心超市”,鼓励村民做善事记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资。四是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按照统一标准料理村民婚丧嫁娶红白之事,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
经过1年试点,2022年9月23日,榆阳区首场孝善之星表彰大会在马合镇召开。区慈善协会表彰了全镇4个孝善之乡先进村社,84名孝善之星。一家爱心企业捐赠善款为孝善之星提供物质奖励。大会上,刘铁牛会长和镇党委书记为84名孝善之星配绶带、戴红花、颁奖品。
此后,榆阳区慈善协会推广马合镇经验,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建“孝善之乡”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创建内容和目标,提出创建任务和标准。活动以传播慈善文化为先导,以孝善道德教化为核心,用“爱”塑造人的心灵,用“善”规范人的行为,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榆阳区慈善协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文明乡风的“种子”项目、基因工程。
“孝善之星”的表彰实行民主推荐,层级审批。经过村民小组选评,村委会联评,乡镇考核,区慈善协会审定的程序好中选优,树起了一批群众公认的孝善榜样。对当选的“孝善之星”由区慈善协会和镇政府和街道办联合发文公布,召开乡镇慈善大会予以隆重表彰,并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协会官网等媒介广泛宣传报道,使“孝善之星”慈行善举在全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创建活动开展三年来,各乡镇、街道办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全区范围内兴起了人人争当“孝善之星”,户户争创“孝善之家”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区已在4个街道、13个乡镇举办了17场孝善表彰活动,表彰奖励孝善集体36个,孝善家庭和个人748个,各类孝善典型犹如旗子插遍榆阳大地,引领着村风社风一路向好向善。
“孝善之星”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过去一些家庭婆媳不和、子女不孝、邻里不睦,个别青年游手好闲、寻衅滋事、好酒嗜赌,开展创建活动后大为改观,婆媳和好了,邻里友好了,子女孝顺了,一股清新的孝善之风在榆阳大地悄然兴起。麻黄梁镇党委书记孙大忠说:“孝善之乡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化解了农村家庭和村民之间的一些矛盾与纠纷,村风正了,人心齐了,是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坚持政治引领: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榆阳区慈善协会以党建为引领,加强理论武装,强化使命担当,坚持依法行善、依法促善,筑牢干事创业根基,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党建引领。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比服务、比创新、比亮点和争一流的“三比一争”党建主题活动。
强基固本。协会在镇设立慈善分会,在行政村和社区成立慈善工作站,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慈善工作网络。把一批有情怀、有影响、有能力的退休干部吸收到慈善队伍中来。
依法行善。协会按照新修改的慈善法制定了《榆阳慈善规范》和九个慈善工作制度,从慈善募集、项目实施、款物使用、救助办法、志愿服务等方面规范慈善行为,做到款物使用及时公示,公开透明,让捐赠者放心,受助者满意。
强化使命担当。在全区慈善会系统中开展“担当新使命,落实新举措,开创新格局——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倡导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克难攻坚、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培育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的工作作风,强化职责使命,担当新时代工作大任。
榆阳区的慈善工作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区慈善协会连续4年荣获全省慈善工作先进单位;荣获陕西省“三秦善星”荣誉称号,受到省委文明办和省慈善协会的表彰。会长刘铁牛荣获2022年度先进慈善工作者。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充分肯定榆阳区的慈善工作,称赞榆阳区慈善协会开拓创新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慈善工作的排头兵。他说:“榆阳区慈善事业之所以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有一个积极作为、谋事干事的好班子;有一个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好会长,其内在的动能是有一种无私奉献的慈善精神。”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目前,榆阳区慈善协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论述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榆阳区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谱写慈善事业新篇章。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