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胡运森)深秋的关中大地,瓜果飘香硕果累累。日前,渭南市临渭区慈善文化进校园推进大会在渭河小学大礼堂召开。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义专程到会祝贺。他强调,要在全省大力推广临渭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实施的经验,让慈善之花在三秦大地盛开。临渭区政协原主席、区慈善协会会长周新民表示,要全力打造“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让校园慈善之花越开越红艳。
图为学生在上慈善课
大会由临渭区政府副区长刘晓军主持,周新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临渭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玉新宣读《关于通报中小学慈善文化建设工作验收结果的通知》《关于公布临渭区中小学慈善教育名师工作室名单的通知》;临渭区慈善协会副会长、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国定宣读《关于公布临渭区2024年慈善教育评选活动结果的通知》及渭南市教体局、渭南市慈善协会《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单的通知》;与会领导向官底镇四所验收通过的学校授牌;向10个慈善教育名师工作室授牌;为2024年慈善评选活动获奖教师及学生代表颁奖;四所学校校长及教师交流了经验;王玉新部署了下阶段慈善教育进校园工作。
据了解,2012年以来,临渭区慈善协会与区教体局密切合作,在全区实施了“慈善教育”项目,共投入活动经费超过1300多万元,发放《慈善读本》6万多册。全区116所中小学校9.7万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教育活动,受教育面达100%。中华慈善总会推广了“临渭区慈善教育”项目的经验;先后有20多个省市和100多个县(区)慈善组织及教育系统有关单位赴临渭区考察学习项目实施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经验。
王玉新对下阶段慈善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要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各学校要依托“慈善+思政”模式,开创思政和慈善协同育人新突破。二是各学校要将慈善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搭建慈善实践融入活动育人多元平台。
周新民介绍,临渭慈善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是“六纳入五结合”,将慈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课时安排、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校本研修、纳入职责要求、纳入考核评比,将慈善教育活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爱心教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慈善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慈善教育与废旧衣物一张纸献爱心结合、慈善教育与每年9·5“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网捐活动结合。
赵浩义对临渭区慈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他表示,临渭区慈善工作是全省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在慈善募集、项目实施、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数字慈善发展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尤其是教育局与慈善会紧密结合,推动慈善教育进校园工程的实施,近几年又创新了“思政+”模式,教育内涵日益丰富,设立名师工作室。临渭区中小学慈善教育每年有突破,有创新,有新意,工作扎实,效果显著,为全省中小学慈善教育工程创造了经验,树立了标杆,打造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渭慈善教育现象”,多年来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刘晓军表示,对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一是本次会议后,各校要立即组织召开会议,传达本次大会会议精神,统筹做好校本慈善教育进校园工作。二是坚持为民增善,以更实的举措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为爱扬善,以更多方式凝聚慈善力量。
临渭区各镇办文教组负责人,各学校书记、校长 ,区教体局、慈善协会工作人员,以及媒体记者300余人参加大会。会后,临渭区政府副区长田永超,区教育体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周莉参加座谈考察观摩等活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