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霍 芮)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支持乡村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山西省太原市山东武城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通过乡村帮扶、公益资助、抗洪救灾和消费助农等多角度帮扶措施,用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展现新时代民营企业的公益担当。
山东武城商会参加“万企兴万村”培训
商会于2019年2月经太原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目前拥有100余家会员企业,涵盖房地产、能源、建筑工程、环保、教育、制造等多个领域。商会自成立以来,秉持“互帮互助、共谋发展、资源整合、凝聚乡情”的宗旨,致力于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逐步成为推动晋鲁两地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商会高度重视公益文化建设,以“政治立会、经济强会、文化育会、慈善扬会、服务兴会”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和优化服务内容,持续拓展公益事业的广度与深度。早在2016年,基于商会的创立背景及会员企业的共同支持,商会成立了“山西省点爱公益基金会”。这一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获得了国家免税资格,并于2020年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荣获3A(AAA)级认证,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载体。目前,“山西省点爱公益基金会”已累计向社会捐助1660余万元,积极实施了“圆梦助学计划”“白血病救助项目”“儿童健康项目”等十大公益项目,为困境群众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公益实践中,商会积极推进并全面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万企兴万村”是由全国工商联发起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动员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通过产业帮扶、就业促进、公益资助等形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实现村企共赢。为组织和推动全市商会参与“万企兴万村”活动,太原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并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帮扶工作,推动10个县(市、区)顺利启动结对帮扶。截至今年11月,已有 160 余家民营企业参与行动,落实279个“兴村”项目,投资经营类项目总额达73.98亿元,公益捐款捐物累计价值7684.73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太原市工商联的指导下,自2022年起,商会积极响应山西省总商会提出的《“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倡议书——弘扬晋商精神投身乡村振兴》的号召,根据太原市民政局、太原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娄烦县西六度村确定为对口帮扶村,并于2022年7月14日组织了一次对该村的实地调研行动,对村庄的发展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全面了解。
山东武城商会对西六度村进行实地调研
西六度村地处娄烦县静游镇东北,毗邻多个村庄,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全村共有529户、1557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土地耕种、蔬菜种植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现有蔬菜大棚2公顷,另有3公顷亩天桥式大棚正在建设中。尽管村庄近年来经济有所改善,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有限,村民收入增长依然较缓慢。调研期间,商会与西六度村村委会进行了深入座谈,详细了解了村庄在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收入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商会还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天桥式大棚项目,认真记录了村庄在产业规划和技术引入方面的需求,为后续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中,教育始终是重要基石。商会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发展的推动,更需要在教育、人才培养和思想观念上实现长远提升。为此,2022年,商会与山西省点爱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圆梦大学”助学计划,专门为西六度村的家庭困难大学生提供支持。通过前期调研评估家庭情况,最终确定资助4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为他们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商会成员还以导师身份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方向上的指导,激励他们学成后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用知识和技能助力村庄发展。这一教育扶持模式,不仅为该村储备了宝贵的人才,也让更多困难大学生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圆梦大学 爱筑未来”助学金发放仪式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商会展现了民营企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2021年,山西省遭遇多年未遇的强降雨,多个地区因洪灾面临严峻考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发生后,商会迅速组织会员企业筹集善款以及救援物资,这些物资价值24万元,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这些善款与物资被第一时间送往孝义市、祁县等重灾区,帮助灾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此外,商会还动员企业派出运输车辆和志愿者团队,确保物资能够精准、及时地送达受灾群众手中。这样的行动不仅体现了商会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让公益理念在会员企业中扎下了深根。未来,商会计划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应急响应机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准备,以更高效、更有力的方式履行社会职责。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商会还积极探索“消费帮扶”模式,帮助阳曲县西庄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动员会员企业采购了累计6500公斤的土豆,直接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商会认为,消费帮扶模式能够帮助乡村产品打通市场渠道,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从而逐步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武城商会为环卫工人捐赠土豆
在公益帮扶工作中,商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和特殊群体的需求,多次组织慰问活动,向娄烦县、太谷县的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种种困难。商会还为重病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项援助,确保困难群众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这些关爱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帮助,更通过陪伴和互动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让困难群众增强生活的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如何让公益行动实现长效化并不断深化?这是太原市山东武城商会在推进帮扶工作中始终思考的问题。为此,商会建立了一整套常态化帮扶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轮值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跟踪帮扶进展,确保项目落地落实。依托党建引领公益行动,商会进一步增强成员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为公益事业注入思想动力。在具体实践中,商会设立专项培训,宣传公益项目的重大意义,引导会员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商会还定期举办公益教育讲座,帮助会员企业深入理解慈善公益的价值,并邀请专家分享社会公益前沿动态,进一步提升企业家在公益实践中的认知和热情。以此为基础,商会激励会员企业将公益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这种系统化、常态化的运作模式,为商会公益行动的持续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帮扶的过程中,商会的公益行动得到了广泛认可。2023年,商会先后受邀参加“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推进会及“万企兴万村”太原行动推进会,在山西行动会上荣获“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典型商会荣誉,并作为代表商会在“万企兴万村”太原行动推进会上作经验分享。山西省工商联一级调研员、行业党委副书记方祥华高度评价商会的务实态度,指出其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山东武城商会受邀参加“万企兴万村”太原行动推进会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商会连续3年资助帮扶村的4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商会会员企业还积极投身教育帮扶和抢险救灾活动,覆盖山西长治、忻州五台、晋中榆次等多个地区。在此基础上,商会联合山西省工商联、会员单位以及各级商会等共同发起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包括创建小马书屋、投用爱心驿站、为87名困境儿童点亮微心愿、关注青少年健康发展等多项活动。从2021年底到2024年,商会累计投入救助资金共计150余万元,涵盖了从教育资助到抗洪救灾的多领域公益行动。特别是在抗洪救灾中,商会展现了快速响应和扎实行动的责任担当,不仅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还被誉为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山东武城商会与对口帮扶村合影留念
展望前路,商会将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这一平台,深化与各界的合作,在乡村振兴、教育支持、灾害救助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有效的公益项目,同时探索数字化公益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公益覆盖范围和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宗旨,商会将不断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动能,用爱心和实际行动书写公益事业的崭新篇章。在公益的道路上,商会将始终秉持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态度,不断推动更多项目落地见效。依托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力量,商会致力于让每一份善意和行动汇聚成温暖的洪流,为乡村发展和困难群众带来更多希望与支持,让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成为改变的起点,每一份共同的努力都能照亮发展的方向。
本版图片由太原市山东武城商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