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苏 慈)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应急救助是慈善事业的重要支点。从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到驰援河南水灾,从京津冀抗洪赈灾到支持江苏宿迁、盐城龙卷风灾害,从紧急援助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到助力南方抗洪救灾……在全国应急救助场景,都有苏州慈善的身影,印记着苏州市慈善总会的足迹。
苏州市慈善总会携手腾讯广大爱心人士驰援甘肃
苏州市慈善总会驰援河南水灾物资现场
苏州市慈善总会驰援河南水灾
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共募集和捐赠抗疫款物价值7700.73万元,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2021年7月,河南遭遇洪灾,苏州市慈善总会迅速募集善款1280.42万元,为灾区送去关爱和温暖。2022年,为四川泸定地震灾区捐款100余万元。2023年,为京津冀水灾捐款549.86万元,捐赠100万元用于宿迁、盐城抗击龙卷风,为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灾区捐款617.66万元。今年,南方地区遭遇洪灾,捐款264.4万元助力灾区人民抗击洪灾、重建家园。
面对突发事件,苏州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应急救助工作,致力于解决好突发事件中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法依规
确保应急救助有章可循
苏州市慈善总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严格遵循新修改的慈善法以及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提升了慈善资源使用效率,凸显了慈善组织在突发事件响应中的积极作用。
法律法规,为应急救助提供了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新修改的慈善法增设“应急慈善”专章,指出“国家鼓励慈善组织、慈善行业组织建立应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协商合作,提高慈善组织运行和慈善资源使用的效率。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鼓励慈善组织、志愿者等在有关人民政府的协调引导下依法开展或者参与慈善活动”。《苏州市慈善促进条例》规定:“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应急慈善活动纳入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健全慈善领域应急预警响应机制,统筹各类应急慈善力量,及时有序引导慈善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募捐和救助活动,提升应急慈善活动的效率和水平。”这都为慈善组织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推动慈善组织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展现了慈善组织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为不断提升应急救助工作的专业性,今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制定了《参与应急救助制度》。今年7月4日,苏州市慈善总会在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召开了慈善应急救助制度征求意见座谈会,确保了制度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方针,在政府的引导下依法开展慈善应急活动,充分发挥慈善力量,实现政府资源与慈善资源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制度就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构建、慈善募捐规范、管理慈善款物、合理使用慈善财产以及严格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有力提升了慈善组织在应急救助中的响应速度和行动效率,进而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快速高效
实现救援资源迅速集结
每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苏州市慈善总会总是第一时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行动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24小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评估灾情,制定救援计划,发出募捐倡议,以“线上+线下”模式,号召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同时,积极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乡村社区等紧密合作,确保爱心款物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所需之处。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和损失。面对这一紧急情况,6月20日,苏州市慈善总会迅速响应,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仅在24小时内,就完成了“苏城驰援南方抗击洪灾”慈善项目备案,并在腾讯公益、公益宝捐赠平台上线,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通过网络纷纷献出爱心。截至8月26日,网络筹款已达264.4万元,参与人数3.2万人次。目前,募集善款已全部用于采购生活必需品、过渡安置用品等,并及时送抵安徽、福建、广西、江西等地。
2021年,在河南省特大暴雨灾害救助中,苏州市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1280.42万元,其中,线上筹款1088.65万元,线下募捐191.77万元。苏州市、县两级慈善组织为河南防汛救灾共募集款物价值5839.33万元,沙钢集团捐款6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市社会各界解囊相助,为援助河南防汛救灾捐款超1.1亿元。
2022年,四川泸定突发地震,苏州市慈善总会第一时间上线“苏城驰援四川地震”项目,3天内筹款100余万元。2023年,北京、河北等地暴雨,苏州市慈善总会紧急上线“驰援京冀紧急救助”项目,筹款549.86万余元。为支援宿迁、盐城抗击龙卷风,苏州市慈善总会迅速向两地各捐赠50万元。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地震灾情,苏州市慈善总会及时上线救援项目,募集617.66万元,其中网络募集545.26万元,充分显示了网络筹款的优势与力度。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苏州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全市捐赠抗疫款物总价值12.88亿元。其中,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募捐款物价值4.08亿元,红十字会系统募捐款物价值1.6亿元,恒力集团捐赠款物价值2.2亿元,波司登集团捐物价值3亿元,其他企业和基层慈善组织捐赠款物价值2亿元。苏州市慈善总会累计接收抗疫款物价值7700.73万元,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苏州爱心企业、组织和个人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爱的奉献”。
精准救助
让温暖直达最需处
每当灾难突然来袭,苏州市慈善总会总是以“精准救助”作为工作基本要求迅速到位,准确展开救援行动。从紧急筹募救援款物到深入灾区现场发放物资,从跨区域的灾区救援到跨行业的资源合作,苏州市慈善总会总是提前规划、分工明确,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性与精准度。
今夏,重庆暴雨引发洪涝灾害,不少村民面临生活物资匮乏等问题。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迅速行动,采购了大批纯净水、大米、方便面、食用油、夏被、凉席枕头、折叠床、毛毯等急需物资,火速送抵重庆南川和垫江灾区,以解灾区群众燃眉之急。为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事先已根据当地防总指挥部要求和志愿者实地走访调查结果作出了详细采购和运输计划。在急救物资分发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认真核对村民名单,确保每份物品都能准确无误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2021年7月24日,当28000件生活物资送达河南新乡辉县市洪涝灾区,千名志愿者迅速集结,卸载和分发物资有条不紊,受灾群众拿到物资感动不已,纷纷表达对苏州人民的感谢。此次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向河南郑州、新乡等灾区发放药品、救生艇等急需物资10万余件,共37辆大卡车,总价值633.5万元。
苏州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跨界合作,织密救援网络。2020年,牵头组织东吴证券、国发集团、剑桥颐华律所等13家单位向市第五人民医院捐赠600万元,用于改造20间负压病房。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亨通慈善基金会和弘化社慈善基金会,通过市卫健委向苏州市9家医疗机构捐赠279万元,用于医疗物资采购。分别向苏大附一院、市立医院、市中医院各捐赠50万元,用于添置疫情防控物资和补助援鄂医疗队。向市疾控中心捐赠39.98万元,用于采购流调、实验室检测物资和慰问疾控中心支援武汉的流调和检验人员。江苏省慈善总会和苏州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看望慰问在运送抗疫物资途中牺牲的蓝天救援队江苏机动队队长许鹏的家属,分别送去5万元慰问金。
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联合各界发起“慈航联盟”,为驰援湖北紧急募集物资,志愿者组成“护航队”,确保物资及时送到湖北,共募集抗疫善款2115.45万元,全部用于为武汉、黄石等地提供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急需医疗物资。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累计捐款646.5万元,并参与援建南京“火神山”医院。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携手慈善组织发起“益心抗疫”“苏黄情”“苏心暖鄂”三个公益项目,累计捐赠款物价值530万元。苏州爱心人士汤崇雁从国外筹集61万个口罩,其中31万个口罩驰援武汉……这一幕幕都是社会大爱的深刻体现。
2020年,苏州派出349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2021年7月,为助力河南防汛救灾,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派出42名消防战士、2辆机动运兵车、1辆龙吸水排涝车及无人机、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等器材装备,全力增援河南省洪涝灾害抗洪抢险工作。苏州供电公司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安排62名抢修突击队、带电作业技术人员6人、应急电源车等车辆设备2辆,以及安全作业工器具、随车干粮等应急物资,火速赶赴郑州。
苏州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大队紧急启动应急救援保障预案,成立“河南抗洪救灾现场救援保障组”,派出18名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队员以及排涝车、远程供水车、被装洗涤车等6台车辆装备前往河南。苏州市红十字救援队派出方超、吴巍、陆水明等6名队员带上冲锋舟,前往新乡市牧野区寺庄顶村执行转移群众、运送救援物资等任务,共解救被困群众2000多人。苏州蓝天救援队先后派出10名队员,转移受困群众1000多人,搬卸救灾物资近40吨,环境消杀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亨通集团成立驰援河南应急保障组,连夜调集骨干力量紧急赶制电力通信设施,送抵郑州、三门峡等抢修现场。通鼎互联河南省公司紧急安排了近500公里的光缆,调配数百台光缆接头盒火速发往郑州灾区抢修通信设施……
通过“跨界”合作,形成了苏州慈善强大的救助合力,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全国各地,都为应急救助作出了巨大贡献。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多种力量,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效果,更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
多元模式
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
除了传统的捐款捐物外,苏州市慈善总会还积极探索多元化应急慈善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暖心慈善项目及活动,不仅让受助者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彰显了慈善的力量和价值。
为助力公民急救能力提升,苏州市慈善总会大力普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今年1月6日,苏州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腾讯公司、北京臻益科技基金会签约,共同推进苏州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及苏州公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将共建基于公益AED设备、急救志愿者体系和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的公共应急模式,探索打造华东地区首个“黄金4分钟”医疗救援圈,助力苏州推进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其中,腾讯公司首批捐赠了500台AED设备,并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后续还将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AED安装信息与苏州市120信息系统联通,进行对外展示,更加方便急救使用。
AED设施布设点
目前,项目已安装投放431台AED设备,覆盖全市已开通的地铁站点,以及部分旅游景点、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此次上线的AED设备,将通过“企鹅急救”小程序,实现AED安装信息、周围志愿者信息与苏州市120信息系统联通,并向公众开放展示、查询,方便紧急情况下的身边AED设施、志愿者搜寻求救。
为让急救成为“必修课”,目前,“企鹅急救”系统已录入23629名志愿者,其中认证志愿者18266名,已完成3.4万志愿者培训。项目计划在接下来的第二期投放中,将AED设施铺设到苏州各社区里。据悉,腾讯还将为“企鹅急救”小程序上的志愿者附赠一份保险。这份保险不仅包含了人身意外险,还含有10万元的公益诉讼险。
同时,开展慈善保险,为一线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2021年8月,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向苏州市慈善总会捐赠22万元,定向支持苏州蓝天救援队购买救援车辆以及为150名志愿者队员购买保险。2023年,出资6.8万元,为蓝天救援队购买冲锋舟,并慰问参与土耳其地震救援的志愿者。
2020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市快递行业协会、人保财险苏州分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苏州分公司等单位相继为21.5万名一线工作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惠及10万余名医务工作者、7万多名社区工作者、2.2万名交通运输人员、2487名新闻工作者、2万名快递工作者。2022年,苏州市慈善总会为7类人群提供新冠保险,惠及28万人,总保额140亿元。
在优化药品援助、保障疫情期间患者用药需求方面,2020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大附一院启动“慈善援助特困癌症病人药品”项目应急方案,将苏州慈善药品发放工作临时调整为“现场+邮寄”发药模式,保证特困药品援助患者“不断药、不感染、安全用药”。全年发放药品价值13576万元,帮扶11496人(次)。
2022年,受疫情影响,部分慈善援助药品从上海运至苏大附一院、再将药品快递至患者的通道受阻,苏州市慈善总会又积极与市防疫指挥部、市交通局和邮政部门沟通协调,在符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为药品进出开辟了物流绿色通道,成功地打通了援助药品和患者的“最后一米”。据统计,2022年2月至6月,“慈善药品援助”项目“现场+邮寄”发药模式共提供4404.83万元慈善药品,惠及3716人次。全年累计服务患者9371人次,药品价值1.13亿元。
为帮助困难群众筑起心灵防线,2020年,在苏州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部门的指导下,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心理学会、市心理健康协会,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复工复产人员、复学学生5个群体,分类编写、赠送《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手册》。昆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在12345热线上开辟全国首条慈善社工服务“星光专线”,帮助解决疫情下各类民生难题。昆山市乐仁公益发展中心梳理总结形成了《疫情防控期应急药品跨城配送操作指南》,为试行交通管制的区域社会组织提供跨城配药操作示范,以快速响应各类人群的紧急用药需求。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建立“解忧聊天室”,医务工作者向市民提供线上心理陪伴与关怀。
2021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开展“高(初)三考前心理疏导和激励”项目,通过线上微课、线上手册、线下菜单讲座、心理骨干教师考前心理疏导专项培训等4种方式,为全市300多所学校、10万多名考生提供考前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大考”。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苏州市慈善总会还联合市计划生育协会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建立心理专家组,为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心理健康团体疏导活动,开发针对计生特殊家庭的系列视频课程。
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志愿者总会,支持了15支志愿团队开展15个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项目,为空巢独居、高龄、残疾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等提供助老陪护、居家照料、心理和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
信息公开
让每一笔善款都在阳光下运行
苏州市慈善总会坚持“公开、透明、全部、及时、准确”原则,积极打造“阳光慈善”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严格遵守慈善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慈善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切实用好每一笔捐赠款物,以最大程度激活社会善意,不辜负每一份信任。
为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在应急救助中发挥最大作用,今年7月12日,苏州市慈善总会举办了全市慈善系统财务工作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了应急救助资金的募集、管理、使用和监督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讲解和案例分析,掌握应急救助资金的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高效的资金调配和使用策略。同时,还建立了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为应急救助行动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咨询。
在历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中,苏州市慈善总会始终严格按照慈善法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项目备案,坚持“快进快出”,在接收款物时,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使用定向捐赠款物,非定向捐赠款物则根据当地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需求信息,按照需要安排使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慈善活动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定期在“慈善中国”“腾讯公益”“苏州慈善网”“苏州慈善基金会”官方微信上公示捐赠款物接受、分配使用明细和项目实施情况。尤其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每3天进行一次收支公示。在应急救助项目结束后,邀请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并予以公示。历次审计结果均得到了市民政和审计部门的肯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苏州市慈善总会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不断提升慈善参与应急救助的能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慈善力量,努力朝着力争江苏第一、长三角走在前列、全国一流水平的目标不懈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慈善力量。
本版图片由苏州市慈善总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