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以生动实践诠释公益初心 2025年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路演顺利收官
2025-10-28 02:49:4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傅奕庆)10月21日,2025年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路演启幕。这场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赛事不断优化全国推介、公益创投和评选展示相结合的社会化赛事运营理念与模式,以基层基础民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对象、精神障碍患者、临时遇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遴选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优质公益慈善项目,为深圳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注入公益力量。

  据悉,晋级决赛的15个项目均聚焦“老小弱困”领域,扎根民生需求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部分项目创新运用AI人工智能监测、智能工具、情景短剧等技术和形式提升服务效能。大赛还吸纳落地深圳的异地优质项目和本地机构落地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关爱项目,多维度为民生保障“补短板、强弱项”。

  在银龄关爱领域,“防跌包”项目聚焦潜在高跌倒风险老人的卫浴安全问题,通过“防跌包+社区宣教”的服务模式,为老人筑牢居家防跌防线;“风雨兰·社区长者脑健康项目”通过社区专业服务关注长者脑健康,开展认知科普和体脑激活小组活动近200场、为近600名60岁以上长者开展二次评估,帮助数千名长者维护认知健康。

  科技不仅能改变生活,还能打开心门。“老吾老,邻吾邻——社区嵌入式AI民生互助平台”是科技赋能老年人及精神障碍人士的社区关爱项目代表。项目依托“大脑健身房”系列AI设备及数字化康复系统,构建“评估—干预—跟踪—反馈”服务闭环,为认知健康与精神障碍康复难题提供智慧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覆盖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累计服务超11万人次。

  晋级决赛的残障人士关怀项目共三个,均聚焦就业创业和社会融入问题。“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通过非遗传统手工艺培训,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助力残疾妇女就业、增收;“憨小孩爱心烘焙空间”借助AI和智能工具,通过“技能培训—岗位适配—持续赋能”全链条服务,打破残障人士就业、创业壁垒;“数字化3D打印——残障者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则为残障人士提供3D打印技术培训、就业岗位及创业支持,用科技为残障人士搭建起全面赋能的发展桥梁。

  大赛还打破地域限制,吸纳落地深圳的异地优质项目,构建多元参与的公益生态。来自北京的“深圳市罕见病综合保障服务项目”通过跨地区协作整合医疗、政策与社会资源,为罕见病群体提供关爱帮扶。项目落地深圳以来,联动合作医院,服务超1200人次;来自上海的“根植社区的慈善商店”项目,将慈善零售模式带入深圳社区,鼓励居民捐赠闲置物资、义卖助力困难群众,构建起资源循环、邻里互助的公益生态。

  大赛创新采用“主评委+大众评委”现场评分机制,在项目路演、答辩后,评委组依据赛事规则对入围项目进行多维度综合评分并实时公布。据介绍,后续,大赛除将发放总额113万元的梯度扶持资金外,还将为所有获评项目提供资源对接、政策配套、孵化服务与持续跟踪督导等全方位赋能支持,持续助力优质项目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csgyb